12月23日 星期一

510房产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653|回复: 8

[转贴]买房后的苦恼:我被美丽的童话撞了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31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买房后的苦恼:我被美丽的童话撞了腰! <BR>作者:周岷江 <BR><BR>zmj说:有个美丽的故事相信现在不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大意如下:一个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在临死的前一天终于攒够钱买了一栋房子,没来得及住住漂亮的新房子就死了。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年轻的时候贷款买了一栋房子,住了进去,每天工作还贷。直到临死的前一天她终于还清了所有的贷款。 <BR><BR>这个故事起源于何时我无从得知,只知道这个故事令无数的国人热血沸腾,开始反思中国人传统的不该欠债的观点。一时之间,借贷买房成为时尚,若有人出声提醒,不要欠太多钱,透支未来是有危险的,则会被认为是落伍了,思想陈旧。 <BR><BR>我说呀,这是一个童话般美丽的陷阱!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以及周围朋友遇到的苦恼总结出的经验! <BR>我的女友就是上述贷款买房思想的坚决拥护者。我自幼承家训,一直认同不该欠债观点。参加工作之后,发现周围同事好友买房多为借贷购买(少数有钱人自然除外),似乎小日子过得也不错。而看看自己的工资收入,攒钱买房遥遥无期,难道真要做故事中的中国老太太?我在周围环境的洗脑之下,也逐渐认可了贷款买房模式。<BR><BR>去年四月,我们准备买房。我虽认同了贷款买房,但仍觉得不该借太多,鉴于我两收入不高,顺理成章的认为不该买太贵的房子。而女友对未来大有信心,坚持要买一栋贵房子,总价43万(贵是相对当地情况而言的)。两人观点不一,其间争执不必细说,只说明后来以我的让步结局。<BR><BR>开始了买房。付两成首期9万,借贷34万,20年。算了利息,17万,足足是借款的一半,我两不吃不喝不养老小两年半的钱。这时我发现了上面那个故事的第一个问题:借钱是要利息的,在故事中怎么不提?也就是说,买同样的一套房,中国老太要攒够43万,而美国老太要赚60万才行。还是美国老太有钱哪。有人说了,把房子先买下来,它会涨价的嘛,过了20年攒到43万也买不到这样的房了。好像说得也有道理。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中国,土地是国家的,我们买的房子只有50年(注意:其它地方是70年,但当地政府却来个住宅50年的规定,所有本地一样的都是50年!)。<BR><BR>接下来办各种手续。缴税,律师费,保险费,等等等等,共花了1万左右。手续费都要这么多!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中美两国的税收制度是不一样的,故事中怎么不提?在中国房子买卖均收重税,不必我多说,我的房子就要交6000多。而美国支持消费,不但买房不交税,若是贷款买的房,国家还要退所得税。而且买房后若又买更贵的房子,连卖房都免税。这里又差了一笔钱。<BR>终于住进了新房,准备开始享受美国老太的待遇。每月的房贷管理费水电煤气等固定支出3300,占了我两收入的55%。加上买房时还有部分首期是向私人借的,需要尽快归还,日子过得很紧张。去年7月,女友的妹妹没考上重点中学,为了前途,花钱买了学位,女友寄了1000支援。随后,女友的奶奶生病,花了一大笔钱,女友又寄了1000回家。而且刚开始时说病得很严重,估计要很多钱,一家人都发愁,幸好病情很快好转了。但借朋友的钱一直还不上,羞愧啊。这时我又悲哀的发现了一个问题:中美两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一样的,故事中当然不会提。我们双方父母都是农民,没有退休金,没有医疗保障,这只能是我们为人子女的责任。看来我们把生活看得太简单了,学美国老太不容易啊。<BR><BR>去年10月29日,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日子记忆深刻,国家加息了。大家不要笑我们,我们才知道,原来和银行商量好了借钱,利率还会涨的!每月加了约50元,这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大家都在说,这次加息只是象征性的加一点,才刚进入加息周期呢。根据网上岔道的经济学家计算得出的结论,银行加息1%,还款额度增加10%。不知道美国老太从年轻开始供房,到临死还清贷款的过程中,又经历了美国加息减息几个轮回,有没有心情忽上忽下,终日忧心,为生活而发愁呢?<BR><BR>我们供不起这套房啊,要卖了。我和女友历经痛苦的争吵、沟通,最终下了决心:做错事了,要勇于改正,每天愁下一顿饭,怎么享受漂亮的新房?不是大家都说房子只会涨,买房就有钱赚吗?出去一打听,加息了,人心惶惶,说房价要跌,房子不好卖了。也有人说,房价还要上涨。众说纷纭,我等小百姓无分辨能力,只好先观望一段时间。反正银行霸王条款,供房不到一年,不准卖房。也想过把房子租出去,我们再租个旧的,小的。但楼市泡沫,大家都知道的,租金不足以养房啊。这种时候我也会无聊的想,不知道美国对还不起贷款的人采取什么措施呢?听说是算破产,还不起的就算了。我国好像没有破产法吧?只知道会收楼拍卖,还可能要负法律责任。<BR><BR>在我们不安的等待观望中,等到了房贷的第二次加息。又加了0.2%。所幸我们不是向建行贷款。相信向建行贷款的朋友,在建行宣布使用基准利率6.12%的那几天晚上,睡得不太好吧?这次加息更坚定了我们卖房的决心。可是又有消息传出,上海的房价开始下跌了,国家重锤出击打压房价,要把全国的房价都压下来。国家要为大局着想,象我们这样的,没办法啊。听说美国的房市也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不知美国老太是否有过无力供房的困境,又是怎样坚持到底的呢?<BR>我们现在还在观望。新房租售两难,前路一片茫然。不知道除了观望,我们还能做什么。我无意通过这篇文章否定什么,只是想给那些还没买房准备贷款买房的朋友们提个醒(尤其是年轻气盛乐观的朋友):三思而后行啊。美国老太的故事很好,很诱人,但我们生活在现实中,要分析清楚具体情况。先想清楚了,中美国情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能照搬照套。再提高警惕,这个故事可是房地产开发商编好了到处传播的,他们的话你敢信几成呢?一定记得要算好了自己的上老下小的负担,算好了自己的支出(一项一项莫漏)和收入(别总往高了去想未来收入),合理制定自己的买房计划和贷款计划,把贷款买房演绎成一个美丽的故事,不要让它变成一个美丽的陷阱。<BR>我的周围也经常有朋友扎堆时诉苦说他们的“悲惨生活”,除了供房供车之外,在别的领域消费上能省就省了,不敢主动约请朋友聚会,不敢主动去酒吧,不敢主动请客吃饭。<BR><BR>  也由此而影响到其人际关系,跟朋友在一起,从来都是畏手畏脚的,因为老是蹭饭吃;跟老板在一起,从来都是唯唯诺诺,因为怕丢掉工作。<BR><BR>  难道就没有好的心情吗?并非如此,当你住在一处按开发商设计和构造的、能体现生活方式的楼盘里时,自然也是无比惬意、无比满足的。你在社区里又能认识到同一阶层、同一年龄段、相同趣味的新朋友。最重要的是,它带给你一种安居乐业、事业有成的感觉。两相权衡,可谓房地产带来的悲喜剧。<BR><BR>  我的朋友贷款购房的孙先生他说:“我一开始时颇羡慕外国老太太的潇洒,当时正巧单位集资建房,我怕重蹈中国老太太的覆辙,便从银行办理了10万元的住房贷款。一次交清购房款,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一家人当时甭提多高兴了。可后来,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我和爱人都是工薪族,两人月工资加起来不到两千元,每月单是偿还贷款本息一项支出就将近千元,因此,家庭日常开支常常捉襟见肘,以致不得不节衣缩食,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住房条件虽然改善了,总体生活质量却下降了。同时,父母唠叨,老婆埋怨,我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我的体会是: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贷款。”<BR><BR>  我的高中同学张女士说她于2005年3月18日签订了购房合同,也就是从4月份起每个月要有RMB1200给银行的,她和老公月收入一共也就4000多点(还好,房贷比例还在30%警戒线内!)。除了房贷后大概也就3000块每月可支配了。这3000既要攒钱装修又要还首付借下的钱!于是她和老公商定日子要节俭来过了!<BR>以下就是她们目前的节俭几招,写出来以飨大家啦! <BR><BR>  一、不能随便逛超市,有东西买才去超市,买完就走;这样每个月至少节约50元。<BR><BR>  二、不出去吃饭,天天自己家里做饭吃,这样每个月又节省了100元。 <BR><BR>  三、不搞浪漫主义,过节生日什么的在家里多做两个菜来杯红酒就好了,不买玫瑰,不去雅座,这样一年至少节约300块,平均每月25元。 <BR><BR>  四、食不过量,原来每天买菜一般都是大概在15元左右,曾经我们俩一顿能吃下1斤多肉哦,所以导致我一个冬天胖了10斤,于是决定肉只买半斤,反正营养够了,这样每天大概10元,一个月省下150元。 <BR><BR>  五、节约水电,现在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有水尽情流了,随用随关;电嘛,主要节省在电视机上,原来看完电视图省事,只关遥控,现在要关掉电源,应为听说电视待机状态相当于20W的灯泡,这样一天至少待机20小时,一个月下来至少有10度电吧,这样又可以节约10元。 <BR><BR>  综上一算每月大概可以比以前节约335元,不少了啊!<BR>乖乖,写了这么多我发现她还真的抠门啊! <BR><BR>  “拿着白领的工资,过着蓝领的日子,赚钱再多都‘交给’了房子。”27岁的丁逸鸣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自从两年前买房之后,这位杭州小白领就过起了“紧日子”。丁逸鸣所在的浙江省,去年的人均GDP达到了31363元,在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然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有些“找不着感觉”:收入是高了,但这钱怎么越来越不经花呢? <BR><BR>  在不高的消费比重中,住房消费的比重却持续上升。长三角地区的房价上涨与居民收入的背离越来越严重,已经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去年浙江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增幅为10.4%,但人均购房支出的增幅却高达21.7%,2004年的住房支出已经占到全部消费支出的22.6%。除购房外,居民用于食品、衣着、医疗、文化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增长乏力,增幅仅为9.5%,同时也低于收入的增幅。 <BR><BR>一位南京的白领给我算了一笔帐:他的年收入约8万元,这在南京并不算低,但是那套75万元的房子还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买房前,我算自己每月的零花钱是以‘千’计,现在只有用‘百’来计算。”他说。浙江省城调队住户调查处处长戴建林指出,虽然购房计划或者偿还房贷不会对大多数居民的基本生活造成大影响,但是一些用于“改善生活”的消费却会被压缩甚至取消,如购置高档电器和服装、出国旅游、餐饮消费,以及文化娱乐等,而且这种抑制作用的持续时间甚至会长达十余年。<BR><BR>除了住房,教育的支出也让这一地区的居民不敢掉以轻心。从小学到中学、大学,还有各种考证、在职培训等等,无不是大笔开支。据江苏省常州市城调队的抽样调查,培养一个大学生的19年间,一个家庭的投入高达13.1万元左右,这比1999年的测算增加了5.1万元。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改革过于集中,使城镇居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预期不稳定导致居民储蓄意愿强烈,即期消费受到抑制。 <BR><BR>中等收入群体尚且如此,低收入人群就更不敢有消费奢望了。据调查,占长三角地区10%的最低收入人群,他们的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吃、住、行及子女的基本教育。而药价虚高、医疗费用偏高等问题则使他们如履薄冰,一遇三灾两病就得耗去他们收入的全部。高收入者花钱也不痛快。江苏省城调队调查显示:去年高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仅为0.60,甚至还低于低收入家庭的0.86和中等收入家庭的0.78。南京大学商学院史有春教授说,“富人”的消费带有明显的享受性和发展性,而目前社会为他们提供的个性化消费品种出现脱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满足这一群体“享受”的消费太少、上市太慢。此外,消费环境不理想,也是高收入者普遍面临的问题。 <BR><BR>健康的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卫平说,要想保证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如果过度依赖投资,不仅会造成经济的忽冷忽热,还无法达到经济增长的最根本目的。沈卫平表示,有必要抑制目前房价持续上涨的势头,从中解放出一部分“消费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专家同时建议,具备相当财政实力的长三角政府应该把关注点多投入到社会事业当中,特别是教育产业等,以减缓学生家长的负担。 <BR><BR>“中低收入者一个不敢消费的重要原因是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到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姚先国教授认为,“这就需要尽快完善社保制度,扩大各项社保的覆盖面,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工伤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等,这有助于他们增加消费,提高生活质量。”<BR>目前,各银行都在积极推行贷款购房,“先住房,后还款”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但是,这种超前消费方式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特别是在当前房价下跌、贷款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贷款购房更应三思。<BR><BR>  哪些人不适合贷款买房<BR><BR>  哪些人不适合贷款买房,有关专家给出建议。<BR><BR>  一是传统观念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不宜贷款。对于多数人来说,“无债一身轻”、“量入为出”的传统理财观念在短时期内是很难改变的。此观念根深蒂固的人,就不宜盲目跟风,赶贷款买房的时髦,否则,到时为债务所累,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就得不偿失了。<BR><BR>  同时,办理贷款应事先多和家人商量,取得他们的同意和支持,避免日后落下埋怨。<BR><BR>  二是要考虑自身还本付息的承受能力。目前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是同期存款利率的1-2倍,每月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当大。因此,贷款之前要对自己的收入情况和每月还本付息额进行衡量,仔细测算,以此确定是否贷款,或确定所能够承受的贷款额。另外,在能够向亲朋借款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贷款,目前存款利率非常低,你可以和出借人协商,按照银行存款利率为其支付利息,这样,出借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你又避免了沉重的贷款还息负担。<BR><BR>  另外,按有关规定,银行允许借款人提前偿还全部或部分贷款,已经贷款的人,如果有闲置资金可以考虑提前还贷,提前全部归还本息的,按合同利率一次结清还本付息额;部分提前归还的,以后每月还本付息额按剩余本金和剩余还款期数重新计算。这样,如果你办理住房贷款后,手中余钱积攒到了一定数额,这时可考虑提前偿还贷款或部分还贷款,因为日常积蓄一般是存成银行储蓄,如果不及时偿还贷款的话,一方面你的存款年收益不足2%,另一方面要支付着5%以上的高额贷款利息,3%的差额就白白流失了。因此,提前还贷是减轻利息支出的好办法。<BR>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入不高的朋友买房子一定要三思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3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P>顶</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31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31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九思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0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P>还是要量入为出啊,不要只图一时舒适,为了买房背上沉重的包袱。</P>
<P>够住就行了,不必贪大。</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11-20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0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语中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3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正在考虑要不要贷款呢.<BR>还是少贷一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jy510 Inc. ( 苏B2-20110487号, 苏ICP备12000824号-1

GMT+8, 2024-12-23 04:24 , Processed in 0.09157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510房产论坛

© 2001-20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