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 星期日

510房产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376|回复: 13

[综合类] 重庆金科东方王榭的设计理念(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8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在哪里--中国洋房的“四化”建设
归纳起来,金科·东方王榭的原创性,集中体现在中国洋房的“四化建设”中:本土化、现代化、个性化、精神化。
    首先它是本土化的。东方王榭在美学形式上,传承了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主要表现在建筑外观的本土化和园林环境的本土化上。白墙黛瓦的色彩搭配,前庭后院的建筑布局,亭台楼榭的园林手法,变通的小窗、细纹的墙脚、清砖的步行道、密集的青竹林、通而不透的屏风、青石铺就的小巷、承载文化的牌坊、可增加通透性的漏窗以及那富有文化色彩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等,本土传统的建筑风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继承。
    在金科·东方王榭,我们可以看到南方徽派和北方晋派建筑元素的影子。但是最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王榭并没有简单地复古和照搬,而是扬弃式继承,将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式很好地嫁接和结合,以期既可营造出适合中国人居住的传统居住环境,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这便是中国洋房所坚持的“现代化”。有人说,东方王榭是新古典主义,它结合了古典建筑的比例关系、色彩搭配与现代建筑的构件和材料。但如果抛开那些马墙、挑檐和漏窗等中国建筑的符号,东方王榭在建筑形式上则是属于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直线条、大开窗和几何主义。而在空间设计上,东方王榭则完全具备现代花园洋房的基本要素:院、错、退、露。同时,东方王榭大量采用建筑科技新手段,大跨度玻璃窗和新型面材的应用,将怀古的浪漫情怀和现代的生活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和世上现代。
    金科·东方王榭又是“个性化”的,它既没有完全复制中国的传统民居样式,也没有完全采用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而是融合古今,贯通中外,寓现代于传统,结合了东西方两种建筑的精髓,以现代主义传承民族美学。所以,东方王榭的中国洋房是唯一的,稀缺的,又是个性的,前无古人,无处可学。
    在当下楼市的“西风”漫卷之中,金科在东方王榭标新立异地推出中国洋房,更是一种“精神化”的置业主张。对于花园洋房的消费者来说,买房已经不再只是寻求物质的满足,更重要还在于精神层面的需要--寻找一种心灵深处的回忆。显而易见的是,大多数缺乏西方文化的传统,自然没有对西方建筑的理解,无论德国英伦,还是西班牙地中海,“生活在别处”只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谎言。而对于许多人来说,东方王榭对中国建筑精神的传承,再现了那些正在消逝的传统,不仅契合中国人普遍的美学情绪,而且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在哪里--花园洋房的“院墙园村”
如果说“院、错、退、露”是花园洋房的显著特征,那么“院、墙、园、村”则是中国洋房的基本属性。从微观的户型单体来说,东方王榭继承了金科花园洋房“院、错、退、露”的基本特征,而从宏观的小区规划上说,东方王榭则再次创新,发展了花园洋房“院、墙、园、村”的规划特征。
    东方王榭的建筑规划序列,清晰地呈现为:“户--院--园--村”。“户”是整个小区的基本单位,几户人家构成一栋洋房,几栋洋房又围合成一个“院”,所以在东方王榭,无院不成家。而数十个“院”就组成了一个“园”,并以中国传统的四大名园分别命名为:留园、瞻园、可园和个园。四大名园,四水归堂,从而形成一个“村落”。“户--院--园--村”的实现,则是由“墙”来完成的。所以在东方王榭,“墙”的形象尤其突出。
    从院来看,东方王榭以“无院不成家”为核心理念,中国洋房前有入户花园,后有私人庭院,上有立体小院(露台),数个洋房又围合成一个大“院”,种种院落无不体现中国传统建筑中“内向”型的空间,这也是中国风水上一直强调的所谓“藏风”,“聚气”的理念之所在,表达了中国人内敛含蓄的品格取向。在东方王榭的院落里,业主可以得到安全感和隐私性的保障,在院内,悠闲而自在地闲聊、纳凉、生活,回归以前那种自得其乐的生活空间。而由于组团(街坊)之间由小巷联络,大院、小院、内院的空间过渡,形成小区的 “院系”,在保障安全感和隐私性的同时,也为邻里创造交流的场所。
    从中国的传统建筑来看,“墙”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形式,如城墙、宫墙、院墙等。这些传统上极具防御性的高而实的外墙对于现代建筑来说显然并不完全适用,但其对住宅私密性的保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东方王榭参考特色鲜明的徽州民居,着力塑造墙的形态,结合现代建筑特点,将其简化,为了不使其对通风采光造成影响,设置了双层墙。里层墙体,按照内部空间要求开窗或开门,而外墙则根据外部景观、通风遮阳的要求开洞。如此,建筑两层墙都获得了相对的自由。两层墙之间则设置露台、阳台或留空作为室内外的过渡。
    园林设计上,东方王榭有四大园林--留园、瞻园、可园和个园。在每个园林,以“山石为骨水为脉”,运用船坊、回廊、屏风、漏窗和小桥等园林符号,通过障景、透景等中国园林的营造手法,着力渲染出中国园林“瘦、透、漏、皱”的特点。同时在植物的选择搭配上,极大地保持了中国园林的特点,以“岁寒三友松竹梅”为纲,搭配了杜鹃、海棠、紫葳等百余种中国传统的花木。实墙侧、花窗后、小路旁、拐角处种植了密集的竹林,竹丛掩映下,曲径通幽,墙影斑驳。而步行系统则配置乔木及灌木,取得林荫、凉爽的效果,点缀搭配美人蕉和芭蕉等植物,窄街深巷、高墙小院更显得深邃与清幽。
    “村”则是东方王榭的基本形态。整个社区体现了徽州村落‘村衔水口、景偏一隅’的规划特点。以入口处商业建筑及水景为中心,连接一条环状街道并向四周渗透,将整个居住村落分成四个组团,建筑和环境呈现咬合,共生共存之势。各居住组团内部都有幽深的街巷或步行小道连接大小不同的院落组合而成,宜人的尺度构成了富有人情味的居住空间。商业建筑分布于社区紧邻城市干道部分与住宅区之间以池塘相隔,小桥相连,互为景观。其内部空间强调光影变化和停留感,形成丰富而使人流连的“村口”场所。 0顶或踩的标志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传统一个机会
中国房地产的突然兴旺,似乎使整个社会都有点手足无措,就像当年崔健唱的那样:“突然来了一个机会,空空的没有目的,就像十八岁的时候,给你一个姑娘。”
    于是,模仿、抄袭与搬用成了房地产概念主题的家常便饭,国民集体无意识的崇洋情节在房地产领域得以充分显现。美国、欧洲的显贵生活场景、享誉海外的度假胜地与自然保护区、西方文化的传统精粹比如音乐、雕塑等,统统被发展商当作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不分青红皂白争相贴到自己身上,一半是招徕还不很理性的消费群,一半又像是炫耀自己的文化霸权意识。
    整个中国城市的居住文化似乎全然没有了5000年历史的影子,旧城改造的步伐加快使得仅有的传统遗迹也土崩瓦解,烟消云散。那些意外的例子凤毛麟角:由于过往的贫穷与迟滞的发展造就了平遥古城的完好,成全了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传统象征。在遥远云南的丽江古城,其规划的科学合理性与生态环保意识体现了传统居住文化的先进特性。诗意的居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早已不是假想,而是一砖一瓦、一木一石的千年遗存。
    我们在扯着嗓门大讲人居文明的同时,却没有听到对自身文化尊重学习的声音。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像是世界各国大杂烩的蹩脚拼图。听听那些市面上流行的楼盘命名就知道,中国文字的优雅内蕴几乎已经失传,不洋不土的外来语似是而非地统治了人们的想象力。传统,是否真的在急功近利的市场面前一无是处呢?
    传统与陈旧是两回事。未来孕育于传统之中。我们拿着欧美的传统复制品洋洋自得的时候,人家已经在研究我们的传统精华怎样为他们所用。传统,是需要机会的。否则,我们每天生活在欧洲的窗户里,走在美国的屋檐下,就不会从心灵深处感悟东方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就无从知晓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怎样灿烂的居住文化。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语言,建筑中的文化又是这语言中的智慧,而传统,正是这智慧中的风骨。我们期待着,请给传统一个机会。 0顶或踩的标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几张图片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院跟王榭差不多,也是那种中式建筑风格给人带来的亲近感一下子吸引了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一篇建筑专业人士写的东方王榭观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看盘感受   一直想写这个题目,拖了好多天没写,怕的是这个题目写出来,怕被人说是为金科溜须拍马的东西。今天早上上班,再一次听到了对东方王榭的批评与非议的声音。   是上周去看的东方王榭,以前一直没去看,一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产品属于花园洋房类别,二是因为层次的差异,自己所服务或者所接触的开发商,还不能和金科同期相比,与其乱看看花了眼,还不如不看,安心做自己的事情。   终于还是决定到这个项目去看看,一个被广大楼市消费者所认同,但是被业界贬低的项目,到底是个怎样的一个项目。   到售楼部第一眼的感觉,我真的觉得是自己到了第五园,几乎照抄了第五园的所有元素。走进项目里面,我开始感觉到了诧异,这个产品已经不属于第五园了,从建筑符号的表现特征,以及精观的特征来看,已经和第五园有比较明显的变化了。   进大门是一个带有中式园林特色的假山,旁边是一个水池和一个游泳池,周边有一些建筑小品,小品的意境用的是中国式的,而材质却是典型的现代材料。整个建筑的布局关系来说,以及建筑之间的呼应与对称关系来说,可以比较清晰的感受到中国式民居建筑的尺度感。   对于建筑本身的秩序感,构思与立意更注重了中国传统的缓慢过度的一种处理,比如单元入户的小型灰色空间的处理手法,同时结合立面的要求,将两户之间的公共阳台用灰墙进行了处理,一改阳台之间的透空感,让你站在阳台上也如站在屋里面,照顾了中国人心底的归依的感觉。至于建筑的细部细节,几乎都可以从第五园中找到影子。   说这个项目之不同第五园是从纯粹的建筑外立面来说的,从建筑造型来说,它已经不具备第五园的简洁流畅、现代明快,而增添了些比较烦琐与复杂的处理手法,看起来协调性并不十分的优美。特别是山墙的处理,也许是为了照顾上面跃层的空间关系,而几乎改变了传统建筑山墙的尺寸关系,看起来显得有些单薄与别扭。   整个立面色彩的处理,因为材质采用了灰砖(这到是值得商榷的地方)、木纹条,以及其他的材质,所以显得有些古拙,而颜色比较偏向于亮丽,所以整个建筑处在一种不协调的统一中。看完以后总有些感觉不纯粹的地方。   最后要说明的是,以上的描述是凭借记忆来叙述的,而这中间的感受,是在回来之后才拥有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当笔者第一次接触这个产品的时候,还是非常认同的,只是出于对强者更高的期望,感觉有些缺点或者瑕疵,特意记录下来。也许对金科或者重庆其他开发商有些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建筑的反思   这才是本文想写的问题。也许若干年后,重庆人会对金科的记忆比龙湖更为深刻。不是因为其他什么,而纯粹从建筑的角度来思考。   所有人都明白,开发建筑是商品而不是艺术品。因此从本质来说,开发建筑是服务于市场的顾客的。市场需求什么产品,开发商就早什么产品。但是所有的开发朋友都明白,市场是功利的。顾客的审美标准是不停变化的。而顾客总是用艺术的眼光要求商品,但是又购买真正的商品。   这样开发建筑就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况。如果纯粹从艺术角度来看,开发建筑需要更为纯粹的某种建筑类型或者特征,但是消费者在购买时候,一般又不选取这类产品,套用一个时髦的语言,就是消费者消费的产品是拥有时代烙印的产品。这就如龙湖的水晶丽城,从建筑的形象与外表特征来说,这是一个更倾向于艺术的产品,所有地产同行都认同,但是消费市场却远远没有跟上地产专业人士的眼光,因此这个项目相对于更为平庸的紫都城,销售的效果并没有看到明显的优势,反而又劣势的嫌疑。   金科抄袭了,这是全重庆人都知道的一个典型事实,肯定金科的人自己更清楚。但是这里有个矛盾,如果金科不抄袭,他们做纯粹的原创产品,会有消费者认同么?   重庆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建筑产品,什么样的建筑产品对于开发商,对于消费者,对于重庆这个城市才是三者共同吻合的产品呢?在从东方王榭走出来之后,笔者陷入了一种迷茫。对于金科的产品,不管是抄袭也好,是原创也好,站在更大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应该给予何种评价呢?   金科的朋友说,如果做西式建筑,不管做的怎么样,一般不会惹来更多的非议,而对于中式建筑,一出来,肯定有非议,因为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建筑熟悉程度,肯定会大大超过西式建筑或者现代建筑。这点上其实也应该感谢金科,不管怎样,虽然是抄袭,但是总算为百花齐放的重庆楼市保留了一点中国建筑的自留地,在几十个外国风情建筑大肆宣扬的时候,东方王榭,以及之前很早的中华坊,还是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   东方王榭,在业内的非议声中,销售就如当初的中华坊一样,在当今这个不景气的楼市几乎呈现出一花独放的局面。这至少说明一点,专家的声音并不能代表市场的声音,怎样看待抄袭作品,市场与专家们存在不同的看法与角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的地产商对产品还是有很多探索和创新的,跟江阴本土的开发商不可同日而语啊,
大院吸引我们的不是简单的房子,而是建筑和园林等带给我们的一种不同寻常的感受,
我想,这才是促使我们选择这里的原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几张王榭阳台和院子的照片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jy510 Inc. ( 苏B2-20110487号, 苏ICP备12000824号-1

GMT+8, 2024-11-17 23:24 , Processed in 0.11955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510房产论坛

© 2001-20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