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 星期二

510房产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776|回复: 12

[邻里互助] 东哥教育讲坛之:家庭教育 要学会跟孩子装糊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4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大智若愚,其实就是跟孩子装糊涂。现在有些家长跟孩子生活在一起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吃苦,怕孩子这,怕孩子那,在怕字的作用下,就主动包揽了很多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这等于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和思维,这是很危险的事。既然想让孩子成功,就要让孩子思维展开,把孩子手脚放开,孩子才能得到锻炼,勇敢地往前跑。

    家长既想让孩子成功,又拽着孩子,又束缚着孩子,孩子不可能成功。所以,做一个大智若愚的家长很重要,这样孩子才会离成功的道路越来越近。那么,怎么做一个大智若愚的家长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1.什么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学会“看不见”让家长很为难,其实就是不放心。一些家长经常嘀咕说:孩子这么小做事能不能行;孩子这么小吃苦怎么办;孩子背书包沉怎么办……

    有的家长不给孩子干事的机会,看见孩子书包沉,主动给孩子背书包;孩子都高中了,有的家长看着孩子衣服脏了,还给孩子去洗衣服;有的家长看着孩子吃完饭了,赶快给孩子洗碗;有的家长看着孩子去到外面学琴、学艺术,还帮着孩子拎东西,长此下去,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如果家长真心希望孩子成功、成才,就要“装看不见”,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只有“装看不见”,孩子才能逐渐长大,才能独自思考问题,独自解决问题。

    一个孩子考到外国名牌大学去了,在出国之前人们问孩子为什么能考取名校。他说这与我父母“装看不见”有关系。小时候我依赖性特别强,上小学、上初一的时候,还让爸妈给我穿袜子;吃饭的时候,还让爸妈在身边陪着;夜间上卫生间也要妈妈陪。有一次,爸爸妈妈生病了,我的衣服脏了,学校要搞活动要求穿干净衣服,我就自己洗,爸爸看到我洗的衣服说我洗得好,表扬我会洗衣服了,衣服叠得整整齐齐了,是一个勤快的孩子。妈妈告诉我衣服袖口脏用洗衣粉单独揉一揉就好了,我觉得我爸妈特别好,鼓励我自己干事。从那以后,我就爱洗衣服了,再以后我个人的学习、生活问题,爸爸妈妈就不怎么主动地帮我了,无论我怎么学习,父母也不干预了。有时候我喜欢看一些课外书,我爸妈也不干涉。其实,看课外书也是为文科好,学好文科需要大量的知识。有时候我去学校查资料,去别处买一些书,我爸妈都“装看不见”,我在父母“装看不见”的情况下,吸取了很多知识,我觉得生活特别轻松、愉快。为什么能考出去,就是因为考试的时候,涉及了大量的课外知识,我平时读的书都管用了。

    孩子的话给人们很多启示,希望孩子成功的家长要认真思考,究竟应该怎么“装看不见”,怎么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因为孩子独立能力强,一生会受益;如果孩子独立能力不强,会受到很多挫折。

    一个家长希望孩子出国留学,但是孩子没有顺利出去,为什么没能顺利考出国,就是因为孩子的自理能力欠缺。别人问这个孩子会不会洗衣服,平时读了多少本课外书。他说:“我不会洗衣服,除了课本以外,什么课外书都没读。我爸妈不让我读课外书,一读课外书,就说我没好好学习,后来我就不敢读了。本来我挺喜爱劳动的,有一次我洗衣服,衣服领子没洗干净,我妈指责我说,你这个孩子,怎么洗衣服连领子都洗不干净,越说我越觉得耻辱,认为洗衣服可怕,所以我干脆就不洗了,索性把脏衣服扔给妈妈洗。”

    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有依赖行为和思想,这样下去孩子将来很难成功。家长学会“装看不见”很重要,孩子做事时毕竟年龄小,他们有些事情可能做不太好,家长要“装看不见”,要多鼓励和引导,给孩子肯定。当孩子自觉地把兴趣坚持下去了,独立能力自然就具备了。孩子今天洗衣服洗不干净,家长鼓励他,明天他肯定会洗干净了。如果孩子今天洗不干净衣服,你批评他,他可能就不愿意洗了,将来就麻烦了。孩子洗衣服的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家长不要过于溺爱孩子,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装看不见”不是说不管孩子,“装看不见”不是不帮孩子,其实“装看不见”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孩子,给孩子更大的独立空间,让孩子独自去思维和行动,掌握做人的道理,掌握生活技能,将来孩子无论离你多远,自己会生活得很好。

    “装看不见”需要家长下狠心,不能太心疼孩子,现在孩子吃点苦、受点罪不是坏事,正是磨练人生的最好时机。

专家提示

在孩子的成长问题上“装看不见”是一门学问,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2.有时不妨装作“听不见”

    现在很多孩子依赖性特别强,孩子喝水、吃东西随口就找爸妈要,经常能听到孩子说,妈妈我要喝水、吃苹果、吃饭、穿衣服、我的衣服在哪儿、我的作业本在哪儿、我的鞋在哪儿、我的红领巾在哪儿、我的团徽在哪儿……

    孩子什么都问妈妈爸爸要,家长要是真爱孩子,不能跟保姆一样伺候孩子,只要孩子一喊,马上就过来帮孩子,长此下去,孩子就养成了依赖惯性,在成功的道路上走的就一定不顺利。因为孩子老依赖人,自身没有独立的东西,形成不了很好的习惯,怎么能成功。所以,为了孩子独立和成功,家长一定要学会“装听不着”。

    一个家长说她孩子都上初中了,上厕所还得叫妈妈陪着,不让家长陪着,孩子就拉不出大便。这样的孩子将来肯定干不了什么大事,一定会吃苦头。有一次,孩子参加学校的活动,在外面住5天,孩子住宿的房间里不是坐便器,是蹲便器。孩子蹲着拉不下来大便。因为大便问题无法解决,5天中,孩子满嘴长泡,眼睛红,嗓子哑,浑身起疙瘩,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将来孩子走向社会,连基本的生存都做不到,还谈什么成功。所以,聪明的家长要学会“装作听不见”,才能让孩子摆脱依赖。如果今天你容忍了孩子,那孩子长大了以后怎么办?家长总不能跟孩子一辈子。家长明白了这个道理。一天孩子上厕所又喊妈妈陪,妈妈“装听不见”,开门出去买菜去了。孩子到了卫生间,也能顺利地把大便拉下来,慢慢地孩子不叫父母也能自己做事情了。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严肃一些,孩子到了外面,别人谁能像家长一样爱护孩子,在社会上别人不会让着孩子,家长应该狠狠心,狠心是一时的,会让孩子一生都幸福。家长要是狠不下心来,什么事都依着孩子,都听孩子指挥,孩子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最后就麻烦了。

    学会“装听不见”,要求家长不能过分宠爱孩子,过于宠爱孩子就等于害了孩子,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装听不见”还需要家长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这是为他好,越早“断奶”对孩子成长越有利。

    学会“装听不见”全家要达成默契,不能各行其是,偷偷地唱红脸,给孩子钻空子。

    专家提示

   “装听不见”是使孩子摆脱依赖的最好的手段,家长要敢于下狠心,这是对孩子的爱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3.该“下狠心”就一定要下狠心

    现在家庭条件都好了,独生子女几乎没有吃过苦,吃的好,穿的好,学习条件好,在家都有自己的学习室,不像过去一家人都挤一块,在饭桌上写作业。

    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家长要下点狠心,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该严肃指出孩子问题时就严肃指出来,家长不下狠心的话,老是忍让、迁就、护着,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肯定会吃亏。

    家长希望孩子成功,孩子成功更应该有优秀的品质和优良的行为习惯才行,没有优良的品质,还谈什么成功。所以,家长下狠心,对于孩子成长非常重要。

    一个妈妈非常苦恼,有一天找到教育专家哭着说,今天没上班,心里特别难受。原来,她孩子今年上高二,今天早晨迟到了,孩子出门时,说妈妈不负责任,不配当妈妈。教育专家说孩子迟到与妈妈有什么关系。妈妈说:“从上幼儿园、小学、初中,一直到现在,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都是我的事,有时候我怕孩子上学晚,定好3个闹表,保证每天叫孩子,养成了叫醒的习惯,孩子自己根本就起不来。我昨天加班,身体也不好,今天早上3个闹表我都没听着,晚叫了孩子半个小时,孩子上学肯定晚了,孩子要面子,学校管的还严,谁去晚了谁罚站,还得做值日,还得写检查,孩子就跟我急了,说我害了她。”

    这件事是怨妈妈,还是怨孩子,归根到底,还是与妈妈不下狠心有关系,就是“断奶”太晚。

    有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自己起床、叠衣服、收拾书包、上下学,独立能力特别强。这个孩子上高中了,还要妈妈叫起床,妈妈能叫到他多大年龄?将来到社会上谁叫他?

    教育专家建议这位妈妈从明天开始,让孩子自己起床,晚了就是他自己的事,要让他有责任意识。晚上下学了,教育专家与孩子认真地谈了一次,这个孩子意识到了起床应该是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就向妈妈道了歉,妈妈的气也出来了。

    第二天早上,妈妈下狠心了就是不叫他,这孩子真没起来,上学又晚了,他出门也没跟妈妈说什么。老师也批评他说,你都快18岁了,已经有一半的行为能力了,马上你就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起床是你自己的行为,不是你妈妈的事情,你应该替妈妈分担了。晚了这一次后,第三天开始,孩子自己就能起床了,再不用妈妈叫了,因为他知道,起床晚是他自己的行为造成的,跟他妈妈没有关系。

    妈妈一狠心,孩子起床问题解决了。妈妈高兴地说,看来下狠心真的很重要,要不然的话天天早上担惊受怕,生怕孩子早晨起不来,耽误学习。

    要想让孩子成功,一定要敢于“下狠心”,在一些事情上要早断奶,而且断的越早越好,更有利于孩子成功。

    “下狠心”需要全家人配合,不能爸爸下狠心了,妈妈袒护;也不能妈妈爸爸都下狠心了,爷爷奶奶袒护,一定要形成全家一盘棋的思想,让孩子找不到“救命草”。

    “下狠心”并不是不帮助孩子,关键时候,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家长必须要尽到监护人的职责。

    专家提示

“下狠心”正是让孩子真正成长起来,让孩子独立起来,如果家长总不敢下狠心,将来受罪的可能还是家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4.不要凡事都“配合”孩子

    家长关心孩子,并不是什么都要配合孩子。有的家长不理解“配合”这两个字的含义,盲从地应从孩子,盲从地服从孩子,最终导致孩子养成一种不好的习惯。

    比如,有的孩子爱看电视,甚至吃着饭看电视,不良习惯都需要家长批评教育,帮助孩子及时改正。有的家长怕孩子受委屈,就违心地允许,其实就等于配合了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一定要知道不配合孩子的重要性。

    比如,孩子没有认真写作业,在那儿乱玩,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孩子再提出一些条件来,家长就不应该去再配合他了,让孩子知道没做好该做的事,家长是不配合的。

    比如,有的孩子希望家长帮他做事,可是他自己却做不好自己的事,心想:反正家长也不说我,也不管我,我就不写作业;我想吃什么,家长肯定给我买;我想看什么,家长也给我买回来;我想玩什么,家长肯定同意,这么发展下去,孩子就没有约束力了。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听话,就是因为家长盲目地配合孩子,盲目地服从孩子,导致家长在孩子心中没有地位和尊严了。希望孩子成功,就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让孩子有个好的行为准则,让孩子有好的时间观念,通过巧妙的不配合,让孩子受到惩罚,孩子就会明白一些事理,让孩子知道如果没有时间观念,爸妈就不配合我;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妈爸就不配合我,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

    孩子让家长配合,家长要有条件、有原则地配合,在配合这两个字上,家长应该多动脑筋,不是盲目的服从。

    专家提示

不配合是教育孩子一种好方法,要巧妙地运用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引导、鼓励孩子自己走到成功的台阶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5.学会跟孩子“辩论”

    要想让孩子成功,家长就要学会跟孩子辩论,其实家里有辩论的气氛非常好,辩论会让孩子思维敏捷起来,让孩子语言流畅起来,让孩子说话有逻辑性,让孩子看问题准确,这是成功的基础,更是成长的需要。

    在一个中学生的辩论大赛上,获得辩方冠军的学生显得特别自信,记者问他有什么经验没有。他说:“除了同学配合,老师教育以外,关键就是从小得益于父母经常跟我辩论。我们家吃饭的时候就是一个辩论会场,国际形势、心理问题、经济问题、菜价高低、教育问题,考大学等问题都辩论,遇到什么问题就辩论什么。辩论没有人格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辈分之分,完全是单纯的辩论,越辩论,我就越爱说话,看问题越准,逻辑性越强。为了辩论取得主动权,我自己去读书,有时候为了辩论过爸妈,我就偷着去看有意义的书,掌握一些知识,有时候还去问老师、同学,所以我的知识越来越宽,越来越敢说话,后来我爸妈真的辩论不过我了。有时候我爸妈不懂的历史知识,我能说出来;有时候我爸妈糊涂的东西,我能给他们说清楚。后来在学校参加辩论选拔赛,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我都是能够以很好的成绩进入候选人名单,这次得冠军也是如此,我觉得这是很自然的结果。”

    学生的话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要让孩子成功,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辩论,大胆地开家庭辩论会,在宽松的氛围当中,启迪孩子的思想,让孩子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都提高。

    辩论的内容不要单一,要宽泛一些,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

    辩论不是吵架,双方不能闹矛盾,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观点不一致就不欢而散,家长更不能吹胡子瞪眼睛,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为了保证家庭辩论会持久地坚持下去,可以规定时间,每周几次,一次多长时间,最好有辩论记录,或者录音,以便日后整理使用。

    专家提示

辩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一定要勇敢地去辩论,在辩论中提高才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6.善用“旁敲侧击”去激励孩子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学会运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很重要,现在很多学生有想法,有想法但他不去做,或者有想法后,觉得做不了,这就需要家长认真思考。此时,家长要学会引导,运用“旁敲侧击”法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激励孩子去实践。

    “旁敲侧击”也就是“激将法”,就是激励孩子去实践。有的孩子是“顺毛”的,你顺着他,他高兴,呛着他不行;有的孩子是“倒毛”的,必须呛着他,他才去干,根据孩子特点,恰当地运用“旁敲侧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搞科技发明的高中生,最后被保送到一所著名大学去了。他在初中阶段就喜欢发明,有一次他听老师讲,现在大街上汽车尾气危害严重,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尾气中的铅,当铅的浓度高了以后,孩子吸进肺里,会导致孩子不聪明,影响孩子的神经系统。如何测量出铅的含量来呢?老师号召学生们多动动脑筋,搞搞发明。这个学生爱动脑筋,知道铅危害这么大,决心做一个铅浓度测量仪。他主动把想法告诉爸妈之后,爸妈为了防止孩子出现怕困难的情况,就运用“旁敲侧击”的方式说:“你干不了,你肯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咱们还是多睡会儿觉吧。发明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搞铅探测很难,涉及到图纸、电子测量、空气测量和数据分析,好多事情要做。你不行,你没有耐力,不是爸爸妈妈瞧不起你,你干点别的行,干这个因为你没有耐心,肯定干不了,算了吧。”孩子一听,顿时来劲了,一拍胸脯说:“我是个男子汉,一定能成功,你们放心吧。”爸爸妈妈说:“那我们打赌,你要是能坚持下来,爸妈就服气了。”孩子与爸妈打赌了。从此,孩子除了学习以外,就找学校的物理老师研究铅怎么探测,又到科技馆去参加了科技馆的少年班,研究了110次试验均失败了,到第111次,这个孩子发明的铅浓度探测器终于成功了,最后获得了金奖。

    如果家长不运用“旁敲侧击”法的话,孩子可能会半途而废,不会走到成功那一步。教育孩子要因人而异,针对孩子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孩子属于激励型的,你就大胆地激励他;孩子属于“呛毛”型的,那你就大胆地“激将”他。

    运用“旁敲侧击”法要掌握火候,火候不合适,起不到效果,一定要在恰当的时候使用。

    家长在运用“旁敲侧击”法激励孩子前,应该分析孩子的想法与行动是不是可行,是不是符合客观规律,是不是正确的,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属于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千万不要乱“旁敲侧击”,以免让孩子走弯路,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运用“旁敲侧击”法激励孩子以后,不是撒手不管孩子了,要在可能的前提下,征得孩子同意,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给孩子创造物质条件,完成创造任务。

    专家提示

“旁敲侧击”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一定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情况,科学地加以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7.家长也不妨当当“学生”

    好多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以老师的身份出现,盛气凌人,一言九鼎,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往往是孩子刚说一句话,家长给他说十句话,弄得孩子有想法也不敢说了,有思想也不敢跟家长谈了,所以家长学会当学生很重要,有利于融洽关系。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家长千万别认为你是家长就一定会比孩子强,其实在很多学习科目上,有些家长还真不如自己的孩子。现在确实有的科目拿给家长看,家长不一定会。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谦虚一些,学会当学生,善于倾听孩子的话语,甚至还要主动问孩子问题,这样就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心情放松,促使孩子主动去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孩子知道在某些方面自己也能“教育”家长了。孩子有了这种概念以后,就能提高自信心,就会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明白学会当学生的重要性。

    小明今年14岁,喜欢写诗,诗歌写得特别好,还发表了好几本诗集。为什么小明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其实就是家长愿意当学生。小明几岁的时候,每次写完一首诗,就给爸妈念,爸妈听得可认真了,连声说诗写得好,有感情、有想象力……爸妈为了鼓励小明,为了让小明成才,就认真地听小明说,诚恳地与小明交流,问小明为什么写这首诗,写这首诗的出发点是什么,要想表达什么意思,越问小明问题,小明越高兴,越高兴越想写,最终完成了几万首诗。

    小明的家长是聪明的,可是我们很多家长,不愿意听孩子说,更甭说当学生了。如果听孩子说都不愿意,孩子成功的机会可能会让你给挡住了。

    因此,家长希望孩子成功,就要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能力,让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充分满足,孩子就会越来越愿意学知识,这样孩子在成功的道路上后劲十足,会越走越远。

    家长学会“当学生”要有一种宽广的胸怀,要有甘愿当人梯的精神,乐观地面对孩子。

    其实,要想让孩子成功还有很多种办法,家长要记住学会当学生、装听不见、装看不见,学会大智若愚,学会跟孩子配合,学会跟孩子不配合,学会鼓励孩子,学会“激将”孩子,根据孩子的性格,科学教育孩子,才能引导孩子迈上成功的台阶,实现人生价值。

    专家提示

家长学会当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家长大度,需要家长智慧,需要家长有耐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哥,你太牛了,我服你了!

这个要给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s:358]非常有用[s:3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jy510 Inc. ( 苏B2-20110487号, 苏ICP备12000824号-1

GMT+8, 2024-11-26 08:47 , Processed in 0.13033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510房产论坛

© 2001-20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