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属于“五运六气”中的“四之气”(大暑至秋分前,即7月23日至9月23日)的开始。今年这个阶段,主气是太阴湿土,客气也是太阴湿土,再加上年运是土运太过,所以一个“湿”字当头。今年的大雨、暴雨会特别多。 湿与热结合变为湿热,但现在更多的却是在大雨和空调中遇寒,变成的寒湿。 ▲雨一直下,身体很难受 每天早上,手机上的天气预报软件都会提醒“今天有阵雨,出门记得带伞哦!”大雨常常没来由地噼里啪啦浇下来,有时候出门的时候还骄阳似火,到家就淋成个落汤鸡了。虽然听话的每天把雨伞攥在手里,可是雨伞遮得住头,顾不了脚。 一个人,撑把伞,站在雨幕中,腰以下的部位全是湿的,裙子被大雨淋湿裹在腿上,一辆车溅起大片水花呼啸而来,全湿了!想骂吧,车又开远了,只好欲哭无泪。 城市的热岛效应,导致了大自然水汽循环的失控。水泥硬化地面,阻挡了水蒸气从土里蒸腾到空气中,这就像一个人脾虚了,经络堵塞了,湿气怎么能不重呢?所以,一到夏天,大城市就要么连晴高温要么大雨倾盆,几十年不遇的暴雨现在年年遇到。 上下班途中大雨过后,大多数人不得不忍受着冰凉雨水浸湿的鞋袜紧紧裹在身上,再在空调房中用体温将其捂干,膝盖以下一片冰凉。接下来,不是感冒,就是寒凉从脚下侵入身体。 ▲除了感冒还有什么在等着我们呢? ◎寒从脚下起 人的双脚有许多穴位,又是血管分支的最远端末梢部位,脚的脂肪层较薄,保温性差,极易受凉。若夏天脚在雨水中浸泡,很容易就感冒了。 ◎脚底的汗腺功能失调 脚底的汗腺发达,在炎热的天气下本来毛孔打开,突然遇凉水,毛孔骤然关闭阻塞,时间长了会引起排汗机能障碍。特别是脚上的经络非常集中,凉水刺激后,正常运转的血管、经络组织剧烈收缩,时间长了会功能失调,寒邪、湿邪更容易乘虚而入。 ◎痛经、闭经
女性月经期间,盆腔会明显充血,人体的抵抗能力相应减弱。倘若让双脚受凉,寒冷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子宫、盆腔内血管的痉挛收缩,更容易引发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 ▲雨后三步骤寒湿不从脚入 ◎办公室准备干毛巾、长裤、能包住脚的鞋 是的,别怕麻烦!暴雨天出门,如不方便穿雨鞋,就要尽量选择穿拖鞋、凉鞋,这样比较容易干。到达办公室后,若公司冷气充足,潮湿的脚会逐渐发凉。 这时候,你如果有一条干毛巾擦干脚,再换上一双干燥保暖的平底布鞋,套上长裤,那可就羡煞穿着湿衣服的旁人了。即使平时不下雨的时候,只要办公室空调开得凉,长裤+布鞋也能抵御寒凉从脚而入。 ◎泡一杯生姜红糖水趁热饮 生姜有发汗解表的作用,红糖则温中。在办公室抽屉里准备一些姜汁红糖,刚受寒凉的时候,用热水冲泡,暖暖地喝下去,很快就能让身体有微微的汗意。困在体表的寒湿就能化解掉。 ◎回到家,厨房里抓把佐料泡泡脚
常说用药泡脚能够祛除寒湿、通经络,可是如果被暴雨淋湿,却临时找不到艾草等药物,怎么办呢?其实,厨房里的很多佐料也是能当泡脚药用的。去厨房里翻腾吧,切几片生姜,抓15颗花椒,从烧肉料里翻出点儿桂皮,花盆里剪一支藿香、薄荷,ok!用水煮15分钟,泡脚时让水淹没过踝关节。不要泡太久,只需要泡到鼻尖、额头微微出汗,舌头底下感觉到花椒麻麻的味道,就说明经络通畅了。 ▲日常养护方法 ◎踮脚尖 通常脚下的血液循环比较差,可以用运动来改善。没事儿的时候踮踮脚,会感觉到脚底微微发热,可以改善脚的血液循环,引火下行。 ◎艾灸太白穴+足三里
寒湿入体之后受伤害最大的就是脾,大暑之后脾经当令,寒湿困脾的人都可以艾灸脾经原穴太白。且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可配合艾灸胃经合穴足三里,可以健脾化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