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 星期日

510房产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184|回复: 7

[小区故事] 西行散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7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 行 散 记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天气    晴
    久己盼望的欧洲之旅今日拉开了帷幕。短短十三天中,我们将横跨欧洲,游遍法、意、瑞、德、荷、比、卢、梵、列、奥十个国家。康辉旅行社的小陆对我们特别照顾,专门派一辆中巴送我们七人去浦东,省却了不少麻烦。途中去无锡接了一对老夫妻团友,九人一起踏上了旅途。
到浦东机场集中以后,我们的团队正式成立:全团三十六名团员,分别来自南京、宿迁、合肥、上海和我们无锡等地。领队是一位精明的小伙子,名叫高紫绮。
    北京时间21点,我们搭乘土耳其国际航空公司的宽体客机从浦东起飞,抵达伊斯坦布尔已是16日的上午9点多。因为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四个小时,所以天还沒放明。高导与各位团员校正了时间,我把手表的指针拨到了清晨5点零5分。
    伊斯坦布尔是一个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的国际大都市,南临地中海,北濒黑海,飞架在两海之上。她被地图上的大洲分界线一分为二,东连亚洲,西接欧洲,是名副其实的欧亚大陆桥。听说伊斯坦布尔很美,但我们还得换乘6点多的土航班机赴法兰克福,所以只能从空中俯瞰五光十色的夜景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好评 +2 收起 理由
水月儿 + 1 赞一个!
孤枫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行散记(9月16日)

西欧十国游2013.9 005.jpg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天气   多云到阴
    到达德国的第三大城市法兰克福是上午9点多。高导告诉大家,这里要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我又一次把手表的指针退回了一个小时,正好是当地早晨8点多。
大家都挤在海关边检大厅,等待出关。由于这几天美国因为化武问题想对叙利亚动武,这里的检查十分严格。验证护照的速度很慢,问得十分仔细。轮到我们时,由于语言不通,大家都象对牛弹琴,说得最明白也无济于亊。急得我只能大声呼唤高导来解围。高导从东头赶过来,与那个 “盖世太保”咕噜了好一阵,大意是说我们是一个旅游团队,他才“呀、呀”地点着头,放我们通过。
出了边检,接着安检。这里的警察更仔细,除了行李上检查线外,外衣和鞋子都要脱下来检查,稍有疑问,就得重新返回再査,直到他们的疑虑解除为止。好在我们这次要去的十个国家都参加了“申根条约”,只要一个成员国签证放行就可以免签进入所有条约国,以后可以暢通无阻了。
出了海关,不知是因为时间尚早还是法兰克福人口太少的缘故,街头都静悄悄的, 再加上阴沉沉的天空,让人感到有点冷清。一个眼睛忧郁的波兰小伙子在大门口迎接我们。他就是我们十国之行的全程司机,他的一辆崭新的大巴车就停在不远处等着我们。按计划,我们到预约的中餐厅匆匆用过早餐,就急忙奔市区观光了。
二战以前,法兰克福有许多中世纪的漂亮建筑,可惜在纳粹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被盟军反攻的炮火夷为平地,现在只有旧城的中心罗马贝格广场一带仍然保留着一些古街的风貌。
汽车沿着美茵河飞驰。靜静流淌的美茵河横贯东西,将法兰克福一分为二,罗马贝格广场就座落在河的北岸。
罗马贝格广场一反刚才清冷的气氛,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的游人,其中大部分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高导领着我们直插广场中心的正义女神像,在此作了简单的介绍,给我们一个半小时自由参观。
我们在正义女神像下拍照留念。正义女神像是一尊铜像,落成于1611年,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她昻然挺立在高高的花岗岩座基上,左手举着象征公平的天平,右手紧握维护正义的利剑,英姿飒爽、娟秀娇丽,如纱的薄裙迎风飘动,栩栩如生。基座坐落在一座喷泉的泉眼上,四周清泉喷涌,珍珠般泻落到下面的圆池中。
传说正义女神是众神之父宙斯的妻子,奉命掌管秩序和公正,所以就象中国的观音菩薩一样受到人们的普遍崇敬。西方许多国家,特别在许多法院门前,都能看到她的倩影。每年圣诞节前夕,法兰克福的市民都要在神像前竖起五光十色的圣诞树,而这时女神脚下喷出的不再是泉水,而是醇香飘飞的葡萄美酒。人们围绕女神通霄达亘、载歌载舞、开怀暢饮。
法兰克福大教堂位于广场东面,是一幢13-15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因教堂一般都能得到交战双方的保护,所以虽历经战火,终幸免于难。1562-1792年间的罗马帝国时期共有十位德国皇帝在此行加冕典礼,所以又称加冕教堂,其地位在罗马贝格广场所有的建筑群中是第一位的。
圣尼古拉教堂位于广场南部,是一幢后期哥特式建筑。这个教堂位于中世纪东西和南北两条重要的贸易路线交汇处,是为纪念批发商和贸易商的保护神而建。整个教堂小巧玲珑,钟楼与主楼连成一体,红白相间的颜色与周围建筑有所区別,但又融合得恰到好处。
法兰克福旧市政厅位于广场西北部,是德意志最美丽的古老市政厅。市政厅由三幢精美的连体哥特式楼房组成,其正面三个阶梯状的人字形山墙立面别具一格,是法兰克福的象佂。二层正中有一个帝王大厅,以前曾是罗马帝国皇帝举行加冕典礼的地方。但时过境迁,如今沒有重大庆典的时候向公众开放游览。里面饰有罗马帝国五十二位皇帝的肖象画,非常引人注目。
参观完罗马贝格广场,我们按计划向荷兰进发,匆匆结束了德国之旅。经过近500公里的奔波,当晚宿在阿姆斯特丹近郊。

评分

参与人数 2好评 +2 收起 理由
水月儿 + 1 很给力!
慧心兰质 + 1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灯区可是合法的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乎一天一个国家!很是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泥腿子 发表于 2014-1-27 09:45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天气   多云到阴    到达德国的第三大城市法兰克福是上午9点多。高导告诉大家,这 ...

几乎一天一个国家!很是羡慕!
初次这样,以后再去就要深度游了。。。[s: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7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鉴定不是泥腿子而是金华火腿级别金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行散记(9月17日)

西欧十国游2013.9 010.jpg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天气   多云到晴
    早晨八点,我们就出发去游览阿姆斯特丹市郊著名的赞丹风车村。车行不久,就看到三座高大的木制风车巍然屹立在一大片绿草如茵的草场上。周边散落着几座古老的木屋,木屋旁,几条高大的黑白相间的奶牛在慢条斯理地啃着嫩草,一群硕大的不知名的深灰色羊儿懒洋洋地躺在草场上,愜意地沐浴着初升的太阳。
风车是荷兰翠绿地平线上的佼佼者,是荷兰民族的骄傲和象征。荷兰是个水面下的国度,4万多平方公里国土有27%低于海平面。我们沿途经过的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就位于北海海平面以下4米处。荷兰民族的先祖在这片水中泽国上繁衍生息,最直接的威胁就是水患。勤劳勇敢的渔民们在生存实践中发明了风车。他们围坝筑堤,利用风车抽干堤坝内的积水,风车为他们创造了陆地。七、八世纪时,荷兰全国有一万二千多架风车,昼夜不停地抽水排涝,保住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免遭魚鳖之灾。故荷兰有个“风车之国”的美称。
走进风车村,站在风车旁感受风车。这些风车有三、四层楼高,长达几十米的风翼迎风舒展。即使它在休息,仍充满动感,仿佛要将地球翻转,可想它当年是何等的威风赫赫。
风车村内安逸静谧,到处都是绿的海洋:绿的草场、绿的河流、绿的道路、绿的民居,看不到一片泥土,嗅不到一丝灰尘。风车村的停车场畔有几家旅游商店,我们在这里体验了传统荷兰木屐和奶酪制作的全过程。
中午在北海边上的佛伦丹品赏鱼餐,挺有渔村特色,味儿也很美。坐在海边,遥望烟波浩渺的西方,那里该是“日不落”帝国,世界上最老牌的殖民者。如今他们或许正在享受美酒加咖啡了吧?
下午直奔阿姆斯特丹,搭乘游船观市景。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是由一个渔村发展而來的国际大都市。整个城市水系密布,160多条水道以中央火车站为圆心呈扇形向外层层扩展,形成三层水网将都市全复盖。游船穿梭于桥梁之间,但见河渠纵横、密如蛛网。
河两岸整齐地矗立着很多十七世纪的传统民居,大多为三层、四层的阶梯形尖顶小楼房,外表被蓝色、绿色和红色精心包装着,可爱得就象孩子们的玩具房子一样。奇怪的是这些房子的大门十分狹小,窗户却格外宽敞。据导游介绍,古时候此地有一项奇特的法律,大门越大纳税越多。无奈的人们只得尽量将大门缩小,却把窗户开得很大,所有家具杂物都从窗户运进吊出,所以家家的屋顶都装有一根吊杆。河边酒吧、餐馆、工艺品店很多,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然并非全都如此,在市中心有一段河道的两岸房子十分豪华高大,米黄色的高墙上镶嵌着千姿百态的雕塑群像,街道上行人稀少,气氛庄严肃穆。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历代富豪、商会、机关、官邸集聚区,建筑都有三、五百年的历史。
突然,我的注意力被河边一艘接一艘的停船所吸引。这些船在河边被牢牢地系住,船上摆满了鲜花盆景,有些还搭起了亭台楼阁,一些老人悠闲地坐在船楼上读报品茶,沒有出航的迹象了。正当我狐疑之际,导游手指这些船向大家介绍说,这是阿姆斯特丹特有的船屋---水上人家。全市水道上有这样的船屋2千多家。我看着运河中船来船往的繁忙景象,心中不禁为船屋挤占水道深感惋惜。导游好象看透了我的心事:“阿姆斯特丹地势低于海平面1--5米,整个城市都建筑在水下的木桩之上。地少人多,占用水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水入城中,人居水上、人水相依、景自天成,也算一绝。”是呵,岂止阿姆斯特丹,整个荷兰不都是系在风车臂上,扛在木桩肩上吗?
是夜,我们穿越荷、比边境,宿在布鲁赛尔北郊著名的原子塔附近。

评分

参与人数 1好评 +1 收起 理由
水月儿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泥腿子 发表于 2014-1-27 16:35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天气   多云到晴    早晨八点,我们就出发去游览阿姆斯特丹市郊著 ...

码字很辛苦的。。。感谢分享。。。[s: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jy510 Inc. ( 苏B2-20110487号, 苏ICP备12000824号-1

GMT+8, 2024-6-2 08:06 , Processed in 0.096410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510房产论坛

© 2001-20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