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 星期三

510房产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810|回复: 26

[美食分享] 【舌尖上的江阴】之六大传统美食pk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8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其中江苏就涉及了无锡扬州等5地上镜,同时浙江的年糕、冬笋、酿酒都是江南的风味。


第一篇:【舌尖上的江阴】之传统名菜大比拼

【腌笃鲜】【扎腻头】【油爆螃蜞螯】【走油肉】【面拖蟹】

腌笃鲜

    【腌笃鲜】

腌笃鲜,是一道地道的苏帮菜。冬季和春季味道最佳。新鲜春笋上市时,用年前腌制的咸肉一起煮一锅腌笃鲜,尝到的是春笋的鲜嫩美味,江阴人大爱!

制作过程:

1、将肉切成小方块,开水焯透洗净;

2、将咸肉、鲜肉、春笋放在砂锅内,加入鲜汤,旺火烧开;

3、加料酒、葱姜,用中小火笃至笋熟肉酥,再放入莴笋,用旺火收浓汤汁,原锅上桌。


评分

参与人数 2好评 +2 收起 理由
如荷 + 1 谢谢分享
卡布基诺 + 1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扎腻头
     【扎腻头】

豆渣做成小饼能干嘛?做扎腻头啊!申港街道的豆腐出名,扎腻头也深得人心。

步骤:将豆渣小饼与百叶丝、豆腐、小青菜、菌菇等一起煮一大锅,还可以加些虾调调鲜。

简单易学,只要豆渣小饼做出一锅美味!

美食故事:一碗“扎腻头”结下刘墉与江阴秀才师生情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江阴县前街有一个姓钱的少年书生,父母早逝,家境十分贫寒,经常三餐全无着落。但他一心攻读诗书、勤奋学习的品行,受到了附近父老的赞赏,每天邻里们会送些粗茶淡饭给他,以各自的微薄力量帮助他度过十年寒窗。

  这天傍晚天下大雨,钱姓书生在家将白天邻居送来的一碗虾米冬瓜块、一碗丝瓜鸡毛菜烧血汤、还有的昨天剩下的油豆腐、百叶丝、毛豆都放在一块煮,顺便又抓了一点后街阿婆的用豆渣打成的饼,加上调料煮了个“南京总督”,吃起来倒也是口感鲜美,清香扑鼻,书生甚是自得。

  这时门外进来一个避雨的老者,书生看他又冷又累,就端了碗菜汤给老者驱寒,谁知老者喝了赞不绝口。临行时除了问了书生的姓名,带走了一篇文章外,还再三询问吃的汤名,书生看了碗里浮起的豆渣饼和带腻的汤水,顺口应了句“扎腻头”

  一个月后是乡试之日,以优异成绩考了童生第三名,在团拜谢恩中他发现主试大人江苏学政刘墉(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刘罗锅)竟是那天避雨的老人,一碗“扎腻头”结下了师生情。于是这扎腻头名声大噪,它既当菜吃,又做主食,和汤稀了些还能做饮品,一直盛传至今,特别在农村,更成了酬宾的必上菜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天河 于 2012-5-28 14:44 编辑



螃蜞螯

      【油爆螃蜞螯】

      江阴位于长江边上,得天独厚长江边上的芦苇丛中,螃蜞特别多,把螯掰来做道下酒菜就成了江阴的一道名品美食“螃蜞螯”!

制作过程:

1、螃蜞螯用小刷子刷干净,去尖角

2、热油锅下葱姜蒜辣椒爆香,下螃蜞螯翻炒至色红

3、加酱油、少许盐和水煮开

4、加少许糖翻炒一会起锅即可。

小贴士:出锅的螃蜞螯先放一边,等汁水进去了才更入味更好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走油肉

    【走油肉】
制作过程 : 

     1、将猪肉刮洗净,入锅加水煮到八成熟出锅,擦干后抹上醋及酱油15克,用九成(约225度)旺油锅,把肉放入炸约1分钟,至肉皮起泡有皱纹时当即捞出。

  2、热锅中放入酱油20克和葱结、绍酒、白糖、八角、桂皮、肉汤,把肉入锅烧1分钟,取出冷却后切成12片,皮朝下扣在放有姜丝的碗中,倒入原汤、上蒸笼用旺火蒸酥为止。

     美食故事:江阴走油肉

     清康熙七年,四川巴县人简上到江阴任江苏学政衙署学政。 简上,其嗜肉成性,每餐必食肉。

     一天,他在衙署宴请地方学士。家厨准备做一盆蒜香白切肉待客。手忙脚乱之际,竟将一块做白切肉的熟肉块掉进了热油锅。待将肉捞起,已炸成了金黄色,肉皮上炸起了一层小泡。家厨急了起来。

     白切肉做不成了,若买鲜肉来重做,为时已晚。他逼于无奈,只得将金黄色的肉块切成片置入碗中,如同烧红烧肉一样,放上些酱油、黄酒、盐、糖,再将其置入蒸笼中蒸热。

    然后,恐慌地等待客厅通知上菜。过了好久,客厅中传话过来,要家厨前去问话。家厨无可奈何,只得战战兢兢地走了过去。

    简上问:今天,你做的是什么肉?以前,我怎么没见过?家厨忐忑不安地将肉的制作过程一五一十地道出。简上听后,哈哈大笑起来。他边笑边说:今天,你歪打正着做出了一道好菜,妙哉!妙哉!从此,江阴人便将用这种方法烹制的肉称谓:“走油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面拖蟹】

  盛夏时节,螃蟹虽经过一次次脱壳、长大;但是,其仍末到成熟、可食用之际。因此,急坏了因苦夏而嘴馋的江阴人。而这时,恰巧有一种体形比大闸蟹小一些、俗称“六月黄”的螃蟹正成熟。于是,江阴人便逼不及待地将它取来,烹制后尝个鲜。

  他们将“六月黄”洗净、拦腰切断,将其两个切面沾上面粉;然后,放在热油锅中沾一下,促其封口。继而,将封口的螃蟹投入热锅中加入调料进行烹制。为了让一家人都能尝到螃蟹的鲜味,他们在螃蟹烧到半熟时加入一些薄薄的面浆和一种俗称“六月枯”的黄豆的嫩豆子烧熟;这样,一锅带面浆的螃蟹便算烹成了。

  对于螃蟹的这种烹制方法,鉴于其拖带面浆的原故,人们将它称之谓:“面拖蟹”。“面拖蟹”成了一道广为江阴人喜爱的名菜。

评分

参与人数 1好评 +1 收起 理由
guozi20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蟹黄包】

    三国时,蜀王刘备娶吴王孙权之妹孙尚香为妻。他们夫妻俩,相敬如宾。孙权之母——孙国太每天以江鲜、河鲜招待刘备,让出身燕赵之地的刘备一饱了口福。刘备对螃蟹情由独钟。孙尚香见状,想方设法制作以螃蟹为原料的菜肴来招待夫君。她将螃蟹蒸熟后,取其肉,再加上猪肉末、皮骨冻、制成馅,再包成包子,让刘备解馋。

  刘备死后,信息传到镇江。孙尚香闻讯,痛哭不绝。当时,蜀、吴两国虽同处一江;但政治军事上却相互为敌。孙尚香将“蟹黄包”装上用芦叶制成的小船,随长江水漂流至大海,表示自己对刘备海枯石烂心不变。没想到:“蟹黄包”漂到鹅鼻嘴的江面上,再也不往下漂了,在江面上团团转,白茫茫一片。居住在江边的民众看到将它们捞了上来,拿回家蒸热后吃。包子味道鲜美无比,便摩仿着做了起来。这样,产生出了江阴第一代的“蟹黄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均来自大澄网,一并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8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5:}口水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8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最喜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8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口水流一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jy510 Inc. ( 苏B2-20110487号, 苏ICP备12000824号-1

GMT+8, 2025-7-2 08:29 , Processed in 0.099015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510房产论坛

© 2001-20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