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看扬州】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古老的扬州城每到“烟花三月”之时便呼唤着“普天之下”的“所有人”快“下扬州”。
下扬州,看扬州。看到了扬州古运河的“沧桑浑厚”,更看到了扬州瘦西湖的“纤瘦多姿”。
沧桑的古运河。虽然只是在汽车飞驰过扬州大桥时稍稍看了一眼,但心中呈现的就是“沧桑”二字:未经精心修葺的沧桑,未经精心清理的沧桑。灰黑的运河水似乎想诉说什么但无从说起,两岸的丢弃物似乎要倾诉什么但说不清楚。哦,沧桑浑厚的古运河。
“文史古扬州,诗画瘦西湖”。瘦西湖,古扬州的缩影;瘦西湖,“烟花”弥漫的瘦西湖。
烟花三月看扬州的人太多了。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各类人群各种口音,各种肤色各种“看”法,都是“挤”在“烟花三月”来“看”“瘦西湖”的。
我戴着太阳镜打着花洋伞“走马观花”地看了三个小时的瘦西湖。
首先是坐着小游船“游”了一趟湖:瘦西湖两岸四处弥漫的杨柳青青犹如弥散的烟花,这是最美的;瘦西湖的水“纤纤瘦瘦欲说还休”中间还有“纤瘦”的小岛“缠绕”,这也很美;瘦西湖两岸的各类盆花各种古木“竞相开放郁郁葱葱”伴衬着烟絮的杨柳缓缓的湖水,真的也很美。
船在水中“游”,湖在两边“走”。二十四桥也在“随波流淌”。
二十四桥,充满怀旧情结的“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今安在,玉人心事谁人晓?
古老的二十四桥,在瘦西湖畔静静地见证历史诉说过去的二十四桥。
它看过帝王的王者之尊,它看过平民的瞻仰膜拜;它看过一代一代的王侯将相,它看过一轮一轮的布衣凡人。但谁也抵挡不住上苍的安排,谁也逃脱不了命运的轮回。这就是历史,这就是过去。当“过去历史”全都成了过眼云烟,留下的就只有这静静诉说历史的瘦西湖,静静感叹过去的“二十四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水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何处,教吹箫?
怀着对“玉人”的“遐想”,然后就是绕着“大湖边”看了一圈湖。没想到“小小的瘦西湖”竟然这么“大”!“小小的瘦西湖”竟然让我走了两个半小时走得我脚发疼头发昏居然还没走完!
“戴着太阳镜打着花洋伞”终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过了二十四桥的不知道多少桥,终于亲身体验到了二十四桥的“不同魅力”:或者蜿蜒曲折,或者宏伟大气,或者木制或者石刻,或者平走或者悬空。一边走着不同的“二十四”桥一边在“衷心”“感叹佩服”这个瘦西湖里面是哪个高人“挖空心思”地造了这么多桥!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真是“高深莫测”哪!
古代劳动人民指智慧的结晶还有“白塔,庙宇”,还有那一走就会“廓咯廓咯”响的细细长长灰色小块转头做的湖边小路。走在这样的湖边小路上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虽然今天的瘦西湖并没有下雨。
我不是“愁怨的姑娘”,也没有“撑着油纸伞”,这里也不是“寂寥的雨巷”。但瘦西湖旁“长长瘦瘦”的灰色砖石小路让我想起了同样长在江南的寂寥的“江南女子”。瘦西湖也有着如同这样的“冷漠,凄凉,惆怅,寂寥和哀怨”。
烟花三月看扬州。一天的行程走马观花,我只看到了古扬州的“表”,没能“读懂”古扬州的“里”。不知何时才能看见自己的“表里如一”-----“表里如一”之时就是“读懂”扬州之日。
烟花三月看扬州。
烟花三月来看“烟絮纷飞”的古扬州,烟花三月再看“烟絮纷飞”的古扬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