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 星期一

510房产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706|回复: 16

[KFS物业互动] 电磁辐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http://www.cpglabs.com/testlv/News_List.asp?NID=252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
发布人:上海市专业环境检测网 发布日期:2008-3-19

本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控制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电磁技术发展而制订。
本标准适用于一切人群经常居住和活动场所的环境电磁辐射,不包括职业辐射和射频、微波治疗需要的辐射。
1 各词术语
1.1 电磁波
本标准所称电磁波是指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
1.1.1 长波
指频率为100~300KHz,相应波长为3~1km范围内的电磁波。
1.1.2 中波
指频率为300KHz~3MHz,相应波长为1km~100km范围内的电磁波。
1.1.3 短波
指频率为3~3MHz,相应波长为100~10m范围内的电磁波。
1.1.4 超短波
指频率为30~300MHz,相应波长为10~1m范围内的电磁波。
1.1.5 微波
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相应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
1.1.6 混合波段
指长、中、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段混合在一起的电磁波。
1.2 电磁辐射强度单位
1.2.1 电场强度单位
对长、中、短波和超短波电磁辐射,以伏/米(V/m)表示计量单位。
1.2.2 功率密度单位
对微波电磁辐射,以微瓦/平方厘米(μW/cm2)或毫瓦/平方厘米(mW/cm2)表示计量单位。
1.2.3 复合场强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频率的电磁波复合在一起的场强,其值为各单个频率场强平方和的根值,可以下式表示:

式中:E──复合场强,V/m;
E1、E2......En──各单个频率所测得的场强,V/m。
1.3 分级标准
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1.3.1 一级标准
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均在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雷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
1.3.2 二级标准
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在许建造居民住宅、学较、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机关、工厂、商店和影剧院等;如在此区内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

2 卫生要求
环境电磁波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见下表。
2.JPG

3 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A。
4 监督执行
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2)常见电磁辐射源及频率范围?
http://www.cpglabs.com/testlv/News_List.asp?NID=284

常见电磁辐射源及频率范围?
--------------------------------------------------------------------------------
发布人:spetest 发布日期:2008-9-27
    电磁辐射污染源监测要求所用仪器的测量频率范围与污染源的工作频率相适应,因此有必要了解常见电磁辐射源的频率。
·  GSM移动通信基站:900/1800MHz
·  中波广播:535-1605KHz
·  短波广播:4-19 MHz内的部分频段
·  调频(声音)广播:88-108MHz
·  电视:50-92,168-223,471-566,607-958 MHz五个频段
·  家用微波炉:2450 MHz,工业微波炉:915,2450 MHz
·  高压电力设备:工频50Hz,电磁噪声干扰中短波(测量范围0.5-30 MHz)
·  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如熔炼炉、淬火炉等):工作频率几百kHz
·  高频介质加热设备:工作频率几MHz至几十MHz。如塑料热合机27.12,40.68MHz。
·  超短波电疗机:40.68 MHz
·  国际电信联盟(ITU)分配给工科医(ISM)设备的自由辐射频率为13.56MHz,27.12 MHz,40.68 MHz,2.45GHz等。在这些频率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不受限制。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3)关于电磁辐射
http://www.cpglabs.com/testlv/News_List.asp?NID=283
--------------------------------------------------------------------------------

发布人:spetest 发布日期:2008-6-6

  
1.电磁辐射对人体损伤的表现如何?

1)使癌症发病率增高
典型的事件发生于1976年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苏联人为监听美驻苏使馆的通讯联络情况,向使馆发射电磁波,由于使馆工作人员长期处于电磁环境中,结果造成使馆内被检查的313人中,有64人淋巴细胞平均数高44%,有15个妇女得了腮腺癌。

2)伤害眼睛
功率密度与形成白内障的时间的阈值曲线不是直线,在每一个频率上照射兔眼似乎都需要一个微波功率密度阈值,低于这个曲线,即使连续照射也不会产生眼损伤[13]。
在500MHz以上,白内障形成的最小功率密度约150mW/cm2,100min。低于500MHz的频率引起眼损害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微波引起眼损害,性质上主要是急速的温度变化率和高发热率。眼内温度梯度和发热率是导致损伤的紧张中的两个主要因素。非致热效应是不能排除的,虽然非致热效应可能产生一种必须的相互作用机制,但仅它本身不足以使眼产生效应。

在诱发的白内障中关键场参数是平均功率密度而不是峰值功率密度。用相同的平均功率密度的脉冲波和连续波辐射,同样具有诱发白内障的可能性。但小功率因数和高峰值功率的的脉冲辐射效应也是不能排除的。

次阈值功率密度重复辐射,可形成白内障,但两次辐射之间的时间较长,足以修复损伤时,就观察不到积累性损伤。

3)影响生殖功能
强度为5~10mw/cm2的电磁辐射对皮肤的影响不大,但可使生殖系统受到伤害,严重时会影响生育功能。父母一方曾长期受到电磁辐射影响的,其子女中畸形儿童的发病率异常高。

4)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头部长期受电磁辐射影响后,轻则引起失眠多梦、头痛头昏、疲劳无力、记忆力减退、易怒、抑郁等神经衰弱症,重则使大脑皮质细胞活动能力减弱,并造成脑损伤。生物实验及统计分析表明,使用手机可能与癌症有关。

5)引起心血管疾病
高强度电磁辐射连续照射全身,可使体温升高、产生高温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率加快、喘息、出汗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抽搐和呼吸障碍。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改变似乎依赖于施加的微波能的剂量。在大多数的有肯定的发现的报告中起影响似乎是由于热紧张的结果。

重复5mW或更低的功率密度的辐射,表面血象不出现影响。对于15mW/cm2或更高的功率密度的辐射的效应,取决于受辐射的生物系统,当辐射终止后,有恢复的趋势。

造血系统对微波辐射的的反应于置于高温环境有明显的不同,即使两者都使直肠温度升高。这可以归结为身体间对微波能量的不均匀吸收,微波穿透的越深,受热率也就越高。

2、电磁辐射损伤人体的作用过程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磁波在广播、电视、电话、无线通讯、雷达监测等领域慧日益深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电磁波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又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起着电磁污染的作用,从而危害人们的健康。实际上,有关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程度方面的研究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到目前还没完全搞清楚。虽然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相比能量很小,远不足以使物体电离,不会对生物产生电离辐射的危害,但是电磁辐射对生物的影响不容忽视,可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在过去30年间,科学家致力于电磁辐射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他们将辐射能在生物体中的吸收以及随之而来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的直接相互作用定义为原始作用,将由原始作用所引起的生物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定义为生物效应。在原始作用的部位产生的瞬间生物效应可以引起进一步的急性和慢性的间接变化。

电磁场对生物组织的作用产生两类初级效应,其一是生物体内自由电荷或离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振动,从而导致传导电流的产生,并伴有由于介质本身的电阻而造成的电磁能量的损耗现象;其二是生物体内的偶极子发生取向运动,按外界电磁场的频率旋转,直接影响了通过介质的位移电流,同时伴有由于粘度而发生的能量损耗现象。

在外界电磁场的作用下,机体组织对电磁能量的吸收取决于组织内的含水量,而且与频率、来波方向与角度、机体的结构、生理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在电磁辐射范围内,最早发生的过程就是生物体大量吸收量子或发射量子以及体内分子在电磁场作用下的互相碰撞而引起的能量吸收和反射。有理由认为: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初级效应,其最大可能性是分子的内部运动及其重新排列。生物体分子的旋转、振荡与弛张等效应均可引起热效应的发生,使体温升高。

关于生物体内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不同频率的电波传递生物信息的假说,同样也是对初级效应的一个说明。由于生物体内各个部分,一个细胞内各个成分之间等有着生物电流,犹如一架电台在发射电波信息,因此生物体的同步效应与生物节律等正常功能。在产生初级效应后,由于温度的上升随即会产生次级效应。

外界电磁场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但只有进入生物体内直接与生物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电磁场才是产生生物学效应的直接因素,因此确定进入生物体内的电磁场分布非常重要,这一任务由实验或理论电磁剂量学来完成。进入90年代,人们采用FDTD法进行了大量的数值分析。王长清等(1992)在350MHz利用分辨率(人体组织的网格尺寸)为2.62cm的人体非均匀快状模型分析了偶极子天线与人体的作用,并取得了与Stuchly等(1985)用测量方法所得相当一致的结果。P.J.Dimbylow等(1993)在900 MHz和1900 MHz分析了偶极子天线对人头非均匀模型的作用。P.J.Dimbylow等(1994)在900 MHz和1800 MHz分析了几种单极天线手机对人头的作用,首先用到由核磁共振成象建立的人头颅模型,使分辨率提高到2mm。

多年来,微波和射频辐射对生物体的原始作用几乎全部用电磁场理论方法(把生物体看作是一种电介质)考虑,其结论是:从吸收能量的生成分子动能(即生热)的转化过程是唯一有意义的机制。然而在实验观察和可以作出的理论解释之间有着一些脱节的地方(Cleary;Baranski和Czerski)。这表明了非热效应也可能在起作用。

虽然电磁生物学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致热学说"与"非致热学说"已大体定局,即认为电磁生物学效应包括两种效应机制:一种是热效应,另一种是非热效应。热效应是基于人体组织吸收电磁辐射能后机体温度升高引起的各种症状或疾患。非热效应指的是人体吸收的电磁辐射能不足以引起温度升高时出现的症状或疾患。

3、电磁波是什么?

电磁波包括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长波指频率为100KHz~300KHz,相应波长为3km~1km范围内的电磁波;中波指频率为300KHz~3MHz,相应波长为1km~100m范围内的电磁波;短波指频率为3 MHz ~30MHz,相应波长为100m~10m范围内的电磁波; 超短波指频率为30MHz~300MHz,相应波长为10m~1m范围内的电磁波;微波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相应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

4、什么是电磁波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电子生活用品也越来越多,由此而产生的电磁波污染也越趋于严重。所谓电磁波污染即各种电子生活产品包括空调机、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卡拉OK机、VCD机、音乐、电热毯、移动电话等在正常工作时所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它无色、无味、无形、无踪、无任何感觉又无处不在,被科学家称之为"电子垃圾"或"电子辐射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视。

5、电磁波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有报道称每天在计算机前操作6小时以上的工作人员易患上一种名为"VOT"的病症,该病症是指长期观看视频终端而使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的总称。它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功能障碍;颈、肩、腕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此外还能引起月经不调、流产等妇女病症和其它皮肤病。

移动电话和对讲机也是一种高频电磁波污染的发射源,每通话一次就发射一次电磁波。科学家认为移动电话的电磁波发射强度一般超过规定标准的4~6倍,个别类型甚至超过近百倍。我国电磁波测试中心和厦门长青源放射防护研究所经过两年的跟踪检测证实目前我们使用的移动电话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现在使用的移动电话的发射频率均在800~1000兆赫之间,其辐射剂量可达到600微瓦,超出国家标准10多倍,而超量的电磁波辐射会引起人体神经衰弱、食欲下降、头晕目眩等症状,更为严重者会出现头部肿瘤。

近年来,电磁波污染对人体危害的例子多有出现,只不过其影响程度与所收到的辐射强度及积累时间长短有关,目前尚未较大范围地反映出来,所以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有关研究表明,电磁波致病效应随着磁场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频率超过10万赫兹以上,可对人体造成潜在威胁。在这种环境下跟踪生活过久,人体收到电磁波的干扰,使机体组织内分子原有的电场发生变化,导致机体生态平衡紊乱。一些收到较强或较久电磁波辐射的人,已有了病变表现,主要反映在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如乏力、记忆力衰退、失眠、易激动、胸闷、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或偏低、免疫功能降低等。

6.移动通信手机天线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移动通信系统的迅速发展使各种手持式收发信机(以下简称手机)已经成为当今电信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品之一。1997年时,我国手机用户就已经突破一千万。由于使用时手机天线非常靠近人头部,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是一个值得严重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手机的频段集中在超高频段300-3000MHz。用数值分析方法求解Maxwell方程来确定人头部的电磁场分布是合理的,电磁场的生物效应都可直接或间接的归因于热效应。

陈金元等[26]分析835Mhz辐射功率为600mW手机天线对人头颅的作用,结论明确指出人体全身平均SAR[27](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简称SAR:W/kg)和SARmax,lg均低于ANSI/IEEE C95.1-1992所规定的安全标准,可见人体吸收蜂窝电话发射功率的很小部分,可以认为其能量尚不足以加速致癌物与细胞的反应,因此看不出使用蜂窝电话与脑癌等疾病的联系。由于卫生标准的制定是"基于电磁场对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损伤阈值乘以安全系数(10)"而得到的,既然手机作用下的SAR值低于卫生标准限值,则更远低于损伤效应阈值。因此"使用手机对人体是否有害"的问题是乐观的,但是:首先,卫生标准的制定需要不断完善,其次,以上温度分析是在较大分辨率上进行的。再次,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环境的不同,模型设计不同,对同一现象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对于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的研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7.什么是热效应(Thermal effect)?

所谓热效应就是指吸收电磁辐射能后,组织或系统产生的直接与热作用有关的变化。
由于生物体可以视为由电阻和电容构成的复杂组合体,所以比喻为装满生理盐水的大容器是极为恰当的。

电介质中整个分子呈中性,但中性分子的电荷分布是不平衡的。当然,电介质分子的正负电荷在平时有的是重合的,有的是不重合的。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时是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时,称为极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非极性分子的电荷分别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致使分子发生极化作用,被极化的分子称为偶极子。在电场作用下,极性分子发生重新排列,这种作用称为偶极子的取向作用。由于射频电磁场方向变化很快,使的偶极子迅速发生取向作用(位移电流)。在取向过程中,由于偶极子与周围分子(粒子)的碰撞摩擦作用而产生大量的热。关于热效应的机理已经了解得比较清楚,生物体接受电磁辐射以后,体内的水分子会随电磁场的方向转换快速运动而使机体升温(如图7-5所示)。如果吸收的辐射能很多,靠生物体的温度调节来不及把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则会引起体温升高,并引发各种证状。不同类型的人或同一人的不同器官对热效应的感受能力不一样。体弱者如老人儿童等属于敏感人群,心脏、眼睛和生殖系统属于敏感器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4)电磁辐射八大高危行业
http://www.cpglabs.com/testlv/News_List.asp?NID=282

--------------------------------------------------------------------------------

发布人:spetest 发布日期:2008-6-6

                                电磁辐射八大高危行业
    金融:由于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现代化办公设施,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电磁辐射。
    广电: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无线电发射系统、编辑机房、演播室均向外发射大量电磁波。
    IT:计算机系统及网络随时向外发射大量电磁波。
    电力:高压输电、变电、发电设施产生高强度电磁波。
    电信:移动通讯基站等无线通讯系统电磁波强度很大,尤其是手机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民航:民航指挥塔及飞机本身都向外发送大量电磁波,此行业人员尤其应注意防护。
    铁路:电气化铁路的电力线及变配系统向外发射大量电磁波。
    医疗:高频理疗、超短波理疗及各类频谱仪,都向外发射大量电磁波。
三、电磁辐射防护
    1、电磁辐射的防护对于不同的电磁辐射污染源,其防护方法是很多的,只要能降低辐射源的辐射,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就可以使用。
    1.1 对电磁辐射区内人员的防护措施
推测或检测到射频功率密度超过40μW/cm2的区域,应认为是电磁辐射潜在危险区。人员容易误入的危险区域应设有警告标记。除非有紧急情况,凡经计算或用场强计测量超过40μW/cm2的区域不允许人员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应利用保护用品使辐射危害减至最小,必须保证在发射天线射束区内工作的维护人员穿好保护服装。应该禁止身上带有金属移植件,心脏起搏器等辅助装置的人员进入电磁辐射区。应给受到辐射源,电磁能和高压装置辐射的人员作定期身体检查。
    1.2 室内电磁辐射的防护
对于室内环境中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和手机带来的电磁辐射危害,人们应采取如下保护措施:
    ● 自觉遵守国家标准,正确使用电脑、手机、微波炉等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
    ● 电器摆放不能过于集中。在卧室中,要尽量少放,甚至不放电器。
    ● 电器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尽量避免同理使用多台电器。
    ● 注意人与电器的距离,能远则远。
    ● 尽量缩短使用电剃须刀和吹风机的时间。
    ● 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工作时,最好穿防辐射大褂或马甲、围裙等防护用品。在视频显示终端,要加装荧光屏防护网。
    ● 经常饮茶或服用螺旋藻片,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 对辐射较大的家用电器,如电褥子、微波炉、电磁炉等,可采用不锈钢纤维布做成罩子,或进行化学镀膜来反射和吸收阻隔电磁辐射。
    ● 正确使用手机。在手机接通的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量最大,瞬间可达2000mGs(毫高斯)。据报道,场强在10-150 mGs时,即可使体内抑制肿癌的基因R53发生病变,从而增加患癌几率。在手机接通几十秒后,电磁辐射强度可减少一半。因此,人们最好在手机接通几十秒后再接电话。在接电话时,要尽量使头部离手机远一点,或采用分离耳机与话筒来接听电话。同时,尽量减少通话时间,最好左右耳朵轮流听。平时不要将开着的手机挂在胸前,以防心脏受损。特别是女性,电磁辐射对内分泌和孕妇的影响更为显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5)电磁辐射检测

http://www.cpglabs.com/testlv/News_List.asp?NID=270
--------------------------------------------------------------------------------

发布人:上海市专业环境检测网 发布日期:2008-3-19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的电磁辐射。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对于人体这一良导体,电磁波不可避免地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我中心采用先进的现场检测设备,专业的服务质量,为您提供高效高速的检测服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进行电磁辐射强度检测,并根据辐射源的主要辐射频率,找到其辐射强度限值。
检测依据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
作业场所高频辐射卫生标准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东西到要注意个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没注意过,以后要注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1.1.1 长波
指频率为100~300KHz,相应波长为3~1km范围内的电磁波。

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的频率只有50赫,波长很长,达6000千米,而输电线路本身,由于其长度一般远小于这个波长,因此不能构成有效的电磁辐射。同时,工频电场与工频磁场彼此又是互相独立的,有别于高频电磁场。高频电磁场的电场和磁场是交替产生向前传播而形成电磁能量的辐射。在国际权威机构的文件中,交流输变电设施产生的电场和磁场被明确地称为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而不称电磁辐射。

100~300KHz     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的频率只有50赫,没得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头昏,告诉我多远是安全距离,危害较少,就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jy510 Inc. ( 苏B2-20110487号, 苏ICP备12000824号-1

GMT+8, 2024-11-25 10:59 , Processed in 0.249906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510房产论坛

© 2001-20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