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510房产论坛 返回首页

尔玛热满初的个人空间 https://bbs.jy510.com/?101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顶] 以蝉西式萨朗群为例,探寻北川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已有 813 次阅读2013-1-21 14:40 | 旅游, 老百姓, 自治县, 北川

以蝉西式萨朗群为例,探寻北川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内容摘要】北川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是4个聚居县里羌文化底子最薄弱的县域,羌元素亟须发掘、推广、普及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需要有人为之无私奉献并甘之如饴。蝉西式萨朗群就聚合了这样一帮人,因为热爱,他们视传承、弘扬羌文化为己任,在发展北川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贡献力量却不求回报。蝉西式萨朗群坚守植根于普通老百姓的羌文化,这是发展北川文化旅游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支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缺失文化的旅游无法长久,脱离旅游的文化难以维系。北川的文化旅游归根结底一个字“羌”——羌地文化、寻羌之旅。当北川真正实现内外“一羌到底”,其文化旅游自当充满活力。在北川,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叫“蝉西式萨朗群”。他们热爱羌文化,坚守着一种信念,坚持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传承、弘扬。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北川文化旅游发展的希望和未来。

一、北川文化旅游现状

(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故里、全国目前唯一的羌族自治县、震后崛起的大爱之城,北川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禹的传说、故里的禹迹全国最全;总书记亲自命名的北川永昌世界闻名;崭新漂亮的新县城让人眼前一亮;老县城地震遗址和博物馆堪称全球之最……这些资源为北川文化旅游发展建立了信心、提供了保障。

(二)文化特色不足。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的所有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合,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则是指精神财富。北川的特色文化,归根结底是羌文化(羌族和羌区传统文化)。与汶理茂相比,北川羌文化特色不够鲜明,有太多雷同的元素,而本乡本土独有的羌文化并未得到良好的发展和传承。同时,因为历史上的原因和如今“兼容并包”的理念,又掺杂了太多杂七杂八的汉藏文化因素,导致形态走样却特色全无。

(三)文化根基浅薄。就目前的情况看来,北川羌文化走过了20多年的复兴之路,历时较长但收效甚微。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历来在对外宣传上羌的旗帜鲜明。但在县域内,羌文化尚只停留在舞台和酒桌层面,很少真正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根基不牢、基础薄弱。绝大多数人对羌文化的认识还止步在“真羌”、“假羌”上。人们唱歌就永远会唱一首清悠悠的咂酒耶(歌词没对),跳舞就永远会跳一个八步一(这是最基本的),说羌语就永远会说一句西斯古(发音是错的)。

(四)旅游活力不够。

二、准确认识羌文化

(一)何为羌文化。文化首先与地域息息相关,不同的地域产生不同的风土人情。现代羌族主要居住在茂县、北川、汶川、理县、松潘、黑水、九寨沟、平武、宁强等县域,加上黑水、青川、勉县、略阳等,于20081114日由文化部命名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羌族”,从“他称”演变为“自称”,其族文化势必也随之演变。所谓“羌文化”,就是以山地农耕为主的羌人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包括传统保留的和外来融入的各种元素,诸如大禹文化、红色文化、灾难文化、大爱文化等均在此列。

(二)主流羌文化。传统的羌文化应指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高半山的群众,尤其是羌族群众至今仍在生活中传承的文化。例如南北方言(12种土语)、各地不同的服饰穿戴,传唱千年的古语老歌、各样的舞蹈、饮食及其习惯、接人待物的礼仪、共有和独有的节日……笔者认为,以茂县赤不苏地区为中心,包括黑水麻窝以下、松潘镇江关以南、理县蒲溪地区应被认为是羌族文化的核心区。这一带现存的羌族文化体系完善、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可以将其称为“主流羌文化”,是当前羌文化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其他地方传承保护羌文化的范本。

(三)非主流羌文化。除上述主流羌文化外,在羌族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内,现有的依托羌人而存在的其他地域文化,也应当纳入羌族文化的范围进行保护。例如北川许家湾十二花灯戏、青片舞龙、片口舞狮,宁强的傩戏、茶艺、山歌、石刻,平武清漪江一带的传说故事……这些文化元素虽然已经失去了羌语这个重要载体,但它们仍然是当地羌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护与传承不能忽视的对象。我们可以将这些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界定为“非主流羌文化”。

三、蝉西式萨朗群简介

(一)群基本情况。蝉西式萨朗群始建于200812月底,时以游仙区五里堆社区为基地,聚合北川在绵青年,利用社区每天晚上固定健身时段,传习、推广羌族萨朗,为便于联络、交流、共享,建QQ群。

在多年免费传习规范化羌族萨朗的历程中,群主蝉西在保留其原生态韵味的前提下,不断修正舞曲和舞步便于初学者入门,又多方求证整理歌词及释义,根据歌舞种类重新排序,最终形成了一套86分钟的《精编羌族萨朗全集》。《全集》由简到难,便于初学者掌握,富有生活气息又具一定艺术范儿,风格鲜明,群友们称之为“蝉西式萨朗”,群名由此而来。

该群现有成员240余人,有子群3140余人(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群成员主要分布在北川县内和绵阳城区,其余在成都、阿坝、宁强、北京、武汉等地。

(二)群宗旨和目标。该群的宗旨是,以羌族萨朗为切入点,传习弘扬羌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羌族青年学习羌文化的热情,搭建宣传、学习羌文化的平台,培养北川文化发展后继人才。目前该群正在筹备成立“北川羌族自治县萨朗协会”。

该群的目标是,借助羌族萨朗的魅力扩大羌文化和北川的影响力,让萨朗舞动全绵阳,让萨朗成为北川人的主要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成为绵阳人首选健康生活方式。通过集中传习和日常带学,让群成员更加深入了解羌文化,将一部分年轻群成员发展成为能够单独传授羌族萨朗、编排羌族成品舞的编导,将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发展成为羌文化学者。

该群倡导群成员“三会三有”,即跳会一段羌族萨朗、讲会一个羌语故事、说会一百句常用羌语,拥有一套羌族服装、拥有一个羌语名字、拥有一个羌文化博客。

(三)群的成就。4年前建群以来,该群主要成员在绵阳五里堆社区、六里村社区、海棠花园、绵江社区、三五三六厂、火炬广场,在永昌镇、安昌镇、永安镇等社区和广场,在陈家坝乡、桂溪乡、桃龙乡、小坝乡、开坪乡等乡镇,在宣传口、组织部、法院、人社局、党校等单位,在中联水泥、羌山雀舌、北川会馆、羌家儿女、品味印象等企业等传习羌文化,直接传习受众达到二十万余人次。

20095月,该群成员出演央视二套——《非常6+1》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特别节目;20098月,参加央视十二套“2009慈善导航行动”并获入围奖;2010年,创作感恩歌曲《陈家坝之歌》、创作歌舞《陈家坝欢迎您》;2011年,参与拍摄峨眉电影《羌笛悠悠》;20121月,创编的节目分获北川羌族自治县首届(2012)迎春民俗巡游活动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2012年春季,协助开办并主持北川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舞动羌山》栏目;201211月,成功研发《羌语词典》软件;等等。上述成就,绝大多数是该群成员用自己的业余和休息时间,并自掏腰包完成。

四、北川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一)聚合人才,提供保障。北川文化旅游的发展,关键在于要聚集、整合好各类文化人才。县委政府为其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搭建平台,把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和热情。

1.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精通各种非遗,公益传习应当是他们的首要职责和义务。县委政府必须为他们的传习活动提供不错的物质保障,主要是个人待遇和传习场所保障。笔者认为,我们的传承人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和贡献甚至超过了一些公务员,他们应当参照公务员享受当地财政待遇,充分保障其传习的热情和动力。

2.熟知北川禹羌文化、本土文化的各种文化狂热分子,他们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热衷于文化传承事业。蝉西式萨朗群在长期的公益活动中发现、培养、选择,聚合了200余名这样的狂热分子。他们通过聚会、演出、培训,对外展示、宣传,对内传习、普及。虽然也做了些事情,但因为止步于公益和业余,活动效果始终有限,久而久之也容易造成积极性丧失。政府应当出资购买其文化服务,为保护和加强其持续开展活动提供适当的物质保障;通过组织人事,把人才放到更适当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

3.分布在基层日常文化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和普通群众,他们是传承本地文化的主力军。要让文化扎根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而不是仅仅体现在舞台和酒桌上。县委政府应当合理利用震后新建的各种文化设施,为其文化活动开展搭建平台,促使本地文化活动常态化,从而带动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旅游产业发展聚集人气、商气。

(二)立足本土,形成特色。北川现有的活态文化主要有三种,羌文化、汉文化、藏文化,但无论哪一种都与其他地方同类文化雷同,毫无特色可言。旅游要想吸引眼球,文化必须特色鲜明。北川文化应当立足本土,逐渐形成自己特色的文化体系。

1.选择性引入主流羌文化。利用好现有与羌文化核心区的合作交流渠道和机制,引入公认的代表性主流羌文化,并通过下文将提到的几种方式方法,逐步本土化。在引入、借鉴的过程中,要有选择性,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应当结合本地改良、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证文化的底蕴和内涵,也要保证其形式与现实、本地的协调和融合。

2.深入挖掘整理本土文化。发挥本土人才的优势和热情,深入到乡镇村组,翔实记录、分门别类挖掘、整理本土文化元素。在整理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其形式内在的精神内涵,要提炼本土文化蕴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形成各种文艺、社科成果并及时普及、推广。

3.逐步形成特色文化体系。通过挖掘、整理、提炼、加工,形成富有北川特色的文化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具有完整的框架结构,具有充实的实际内容,具有积极的精神内涵。

(三)普及教育,夯实基础。北川的文化缺乏根基,犹如显眼的瓶装塑料花,虽然好看却难以结果。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性办法是,加强文化普及教育力度,让文化植根于普通人的生活。

1.结合校本课程,让北川文化知识进入课堂。由宣传部、教育局牵头,组织本地土专家,成立教材编写组,针对各阶段学生特点,分层次编辑教材(为各乡镇留出结合本地的余地),并反复论证完善。或者,利用、整合好已有的社科读物、光碟,如《羌族文化学生读本》、《羌族知识简明读本》、《沃布基的故事》、《羌魂》、《羌族萨朗》、《羌山采风录》等,结合本地情况予以充实。在普及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放弃文化的精神内涵。蝉西式萨朗群定期开办羌族传统文化知识培训班,以羌族萨朗为切入点,辅导群成员学习羌语、羌文、羌歌、羌舞、羌族历史、风俗习惯等各种羌文化知识,效果明显。

2.深入基层村居,推广普及显性羌文化。羌族的歌舞、服饰、绣花、语言等,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易于被接受,是显性羌文化;反之,历史、故事、传说、文字等,则是隐性羌族文化。蝉西式萨朗群在面向基层群众的文化普及活动中总结发现,普通群众更乐于接受羌歌、羌舞、羌服、羌绣等易学又具代表性的元素,这也是该群选择以萨朗为切入点的主要原因。县政府应当建立一只专兼职队伍,专门面向村居群众推广普及显性羌文化,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加强公务人员文化培训,纳入考核。凡是当年新招入的公务员、事业干部、教师、医护人员、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等,甚至本地企业员工,上岗前都应当进行北川文化知识的培训。培训时间一周到一个月甚至可以更长,既有理论课也有实践课,方式可以探讨。培训结束,根据课程设置进行考核或考试,结果纳入其年终考核并作为提拔任用依据(新提拔任副乡长分管文化者居多)。

(四)对外宣传,打响名号。宣传才能让更多人知道,别人只有知道了,才有愿意来感受、了解、学习、研究的可能。而宣传不能仅限于口号,还应当有实际的文化作为载体。我们的文化不能敝帚自珍,要勇敢地走出家门去推广、交流,把那些简单的、通俗易懂又不失特色的文化,带到更多别的地方去。建议编创一套易于对外交流和普及的北川本地特色歌舞(暂名《北川舞》),作为北川的名片,制作成风光、教学光碟并上市发行和推广。10年前,蝉西式萨朗群在成都掀起了萨朗热;8年前,宁夏银川和甘肃平凉、酒泉出现了羌族萨朗;4年前,萨朗推广到了北京和陕西宁强;3年前,风从羌山来、情到绵州暖,绵阳人爱上了北川舞,直到现在,他们还在坚持跳,羌族、北川已经在当地打上了烙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于北川来说,我们的重点应该是低下头放在文化事业上,解决掉根基不牢、特色不足的问题,从而为旅游等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jy510 Inc. ( 苏B2-20110487号, 苏ICP备12000824号-1

GMT+8, 2024-5-3 11:27 , Processed in 0.0540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510房产论坛

© 2001-20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