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 星期一

510房产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69|回复: 13

着力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8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紫光阁》发表署名文章《着力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苗圩指出,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突出抓好七个重点,包括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化解过剩产能、补齐工业供给体系短板等。

  全文如下: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业是立国之本,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制造强国战略全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努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以要素新供给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源。这些年,我国劳动力总量逐年减少,资本使用效率偏低,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技术、管理、制度、商业模式的全面创新,提升传统要素效率,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加快推动工业发展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增强工业内生增长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是以制度新供给实现政府规制向市场配置转变。目前,我国工业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较为突出,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供需失衡、价格疲软,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这既有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政府不当干预的结果。要坚持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既遵循市场规律,又勇于承担责任,营造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展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是以结构新供给实现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精细化转变。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既要主动减量,下决心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要引导增量,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产品新服务;还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加快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是以政策新供给实现倾斜扶持向功能性扶持转变。产业政策重在弥补市场失灵。对规律的把握要准,把握好要素供给结构和质量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对应关系,将产业技术政策作为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方向引导要准,要多角度剖析行业、企业、地区分化的成因,分业施策,因地施策;作用方式要准,要减少壁垒,优化服务,由倾斜式结构政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为主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抓紧落实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十三五”时期,我们将以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为主线,发挥好政策“指挥棒”作用,突出抓好“七个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以战略规划引领为重点,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抓紧编制发布11个配套实施指南、行动计划和专项规划,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整合设立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分年度遴选标志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围绕已出台的五大工程实施指南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制定《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导地方错位发展。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探索不同类型城市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和路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是以化解过剩产能为重点,帮扶困难行业脱困发展。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的原则,抓紧推动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制定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总体方案,明确人员安置、资金筹措、债务处置等措施。坚持压缩存量和优化结构相结合,推进低效过剩产能退出。引导和激励企业推进破局性、战略性兼并重组。抓紧出台机械、汽车、建材等困难行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和指导意见,加快实现企业扭亏增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是以质量品牌建设为重点,更好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在创意设计、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大众消费品创新和有效供给。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推进国内消费品与国际标准对标,建立企业黑名单、惩罚性巨额赔偿等制度,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jy510 Inc. ( 苏B2-20110487号, 苏ICP备12000824号-1

GMT+8, 2025-7-28 06:03 , Processed in 0.125042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510房产论坛

© 2001-20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