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 徐慧芬 如果天气好,他总是下午三点过后,拄着手杖,目不斜视向报亭慢慢走去,手里捏着早已准备好的一枚硬币。卖报人熟门熟路将一份报纸递他手上,而后嘱咐:老爷爷慢走啊! 隔三差五他总要去报亭报到一下。去年冬天,家门口的这家报亭消失了。他想了办法,有时,候在小区门口,等那位小青年邮递员:小弟弟,你明天帮我带份报纸来好吗?有时,他也向熟悉的邻居打听:你们下午谁上街去啊,帮我买份报纸好吗?家里到街上另一处报亭有二里路,他跑不动了。 从前,他是这份报纸的老订户,年轻时看,老了也看。退休后,他不少时间都花在剪报上。这份报纸内容多,他分门别类装订成册,向子女孙辈们,向亲友们,向周围老年朋友们,分别推荐各类文章、信息。报纸一年年一摞摞累积起来,占了不少空间,家人要处理掉,他不舍,他的口头禅是:总归用得着的。 如今,他衰老得厉害,眼睛更是。报上小号字,他拿着高倍放大镜也看不大清楚。家里已不给他订报,小辈们劝他:这么一大叠,字又小,别费眼神了,还是多听听广播吧。但他还是喜欢捏着自己花心思到手的报纸,一页页翻过来翻过去,摩挲半天。家人笑他:老爷爷过瘾头。 廿五年前,海峡两岸开始解冻,他陆续听到一些两岸亲人团聚的故事。他也时时想念解放前夕去了那边的弟弟,可是他哪里知道弟弟丁点信息呢,父母早已去世,这儿的家也搬了几次,即使弟弟还安在,也是隔岸常想,可又怎么能找到这边的亲人呢? 他尝试给这家报纸写了封信,寻求帮助。谁知没几天,有个陌生人找上门。事情是,他的弟弟确实活着,也苦于没有这儿亲人的信息,于是托了已找到亲人来沪团聚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按照所托人记忆中的地址寻找无果,后经人提醒,也找到这家报社求助,最后在报社记者的努力下,辗转多处,四方联系,终于有了线索。 1988年一个春日,小他两岁的弟弟终于踏上故土。少时别离,老来还乡,白发对白发,机场相见,唯有泪千行。一年后,他弟弟染病去世。他想,今生还能相见,还算幸运呀,也多亏这家报社呀! 今年一个冬日,他去见弟弟了。盖棺前,他的儿子将老父生前最后翻阅的这张报纸,折叠整齐,恭恭敬敬放到父亲手旁,叫了一声:阿爸,就让它再陪陪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