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强 于 2012-9-9 12:54 编辑
江阴在最近几年进入了一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阶段,所以不可避免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而江阴的老城区也急需通过扩张,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城区日益增长的人口、环境、交通、商业、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此扩张压力,由于江阴城区现有的地理位置,导致城市扩张没有可选择的余地,城区北有长江,南有花山,唯一的出路只有向东向西,基于江阴的这一现实状况,上届朱时代的江阴政府,制定了建设敔山湾新城和临港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
可以说这一战略是非常正确的,没有任何失误,而且其城市建设理念借鉴了西方几十年来卫星城的成功实践经验,既和主城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持各自一定的发展空间,又非常方便快捷的通往主城区,达到人口分流、资源共享的目的,以后卫星城经过一定时期的自身发展,有望达到新加坡式卫星城的作用,靠卫星城自身就能解决人员日常消费、就近工作入学的问题,成为城市的副中心,其对主城区最有效改变的就是城市病之一的交通拥堵。 具体解读当初建设敔山湾新城和临港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我们可以发现为了防止两个卫星城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城市公共资源重复建设,城市人口不能按预期分流,政府为东西两个新城和主城区,分别制定了明确而清晰的发展定位,我们概括为:住在敔山湾,逛在市中心,工作在临港。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布局设计和分流走向,先来说:
1、为什么要“住在敔山湾”?因为江阴的整体人口和乡镇分布,基本集中在江阴东部和东南部,客流要去江阴市区就会在云亭境内交汇集中,而市区和云亭之间就属敔山湾距离合适,风景优美,土地储备丰富,是建设新城的不二选择。特别是澄东居民在此落户后,在去市区和去老家之间(可能在老家开小厂的非常多),处在合适的节点上(又不需要天天去市区买东西,去了也很近,主城区减少了车流大家都高兴)。
2、为什么要“逛在市中心”?因为江阴的消费力和消费场所主要集中在主城区,甚至就集中在中山公园,青果路一带,这个消费习惯和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但我们江阴人都觉逛的很不舒服,因为我们的物价太高了!无论中高低档,相对于其他城市都要贵一点。究其原因,是江阴市中心的商业圈太小了,想扎堆做生意的商家太多了,从而抬高了店铺房租,所以看有些商品,我们有城市越大越便宜的感觉。而通过让一部分客流到人口比主城少、比乡镇多的新城去,使之成为城市副中心,同时也是商业副中心,就可以分流一部分同质化竞争严重、有潜在意向在市中心开店的商户去新城,一方面完善了新城的商业氛围,也和主城区产生商业竞争,另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市中心的店租,从而降低物价。比如,以后陪外地朋友逛完鹅鼻嘴、中山公园等景点后,心情挺好就近上饭店吃个饭,哇,东西这么贵!不吃了,新城里高档饭店、澡堂子都有,还非常便宜,回去吃去!以前常州吃饭感觉便宜,可搭上时间和路费也不划算,现在好了,去新城吃饭。通过卫星城的发展和商业的逐步完善,我们可以在新城里住的舒心,老城区逛的高兴,买到便宜货大家开心,当然要和其他周边城市比较质量和品牌。
3、为什么要“工作在临港”?相对于滨江开发区土地透支,开发饱和的状况,西乡的口岸和土地储备资源相当丰富,开发的潜力很大,建设临港新城是江阴滨江开发战略的延续,也是必然的选择。为了把实体工业和江阴卫星城结合起来建设,提出了临港新城CBD的概念,CBD就是中央商务区,是实体经济的一种延伸,俗称写字楼经济。临港CBD既分流主城区人口(特别是就业),又无缝对接西面的工业开发区,还探索转型发展总部商务经济,有一举三得的作用。(现在看来,开发模式有点像城市客厅了,总部经济倒没看见,以后可能像滨江开发区管委会、行政服务中心、审批中心等周围聚集大量小区,其中点缀几个写字楼,引来一些小型商业体) 但是卫星城发展首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向卫星城导入战略设计上,主城区需要分流的人群,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提高新城的人气。如果卫星城的基础设施、商业服务等都很完善的话,自然会有很多人会入住,可恰恰现在东、西新城都是空城,缺乏基本的人流客流,商人的本性是“无利不起早”,在没有明确的盈利预期下,商人不可能一边做着亏本生意,一边等着客流增长,而在居民方面,江阴没有多少人是住在露天马路上的,而能买得起新城房子的人,基本家庭经济富裕,目前居住的周边环境和基础设施也肯定非常完善,你说他们会放弃现有配套完善的住所,去一个没有社区医院、菜场杂货铺、超市、配套学校……的地方吗?这就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采取了折中方案,即在主城区和卫星城之间的发展真空地带建设小体量的综合商业设施(这样,主城区的边缘客流能保证其生存,也满足卫星城城居民可以相对就近日常消费的需要),其作为卫星城自身发展成熟前的过渡,以后反过来会接受新城和老城的人口辐射,成为核心商业区的补充。所以,就可以理解在主城和敔山湾之间的贯庄,由澄江街道的总部经济园主导,引入了佳兆业城市综合体项目,在市中心和临港CBD之间,由市政府主导,引入了万达广场商业项目。是不是觉得,这又回归到了像摊大饼一样,城市由内而外,逐步扩展的传统模式呢?无论如何,根据江阴的现实状况看,这还是有利于江阴城市的扩张的。
可是随着新城建设的推进,朱时代的江阴政府,完全背离了建设江阴卫星城的发展初衷,把卫星城建设变成了造城运动,造楼运动!主城和新城间差异性、互补性的发展战略成了泡影,主城和新城的衔接特别是交通衔接上根本没有处理好。作为敔山湾新城最近的商业设施,佳兆业的城市综合体一直没有落实好,住宅楼、别墅区倒造的蛮勤快的,完全违背了招商的初衷(重点引进商业体,住宅项目是对开发商的补偿),万达的影响力可以,建设速度也非常快,达到了招商的目的(商业为主,房产为辅),就是来了太晚了些,没有对临港CBD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有总比没有好,晚总比佳兆业遥遥无期好)。现在江阴老百姓对敔山湾新城和临港新城只有一个评价:鬼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