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 星期四

510房产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53|回复: 7

[小区故事] 留不住的渡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30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摆渡船、摆渡口,这些对年轻人十分生疏的名词,我们老人回忆起来是那么亲切,它们给了我们多少方便,至今感激不尽。
留不住的渡口
在锡澄运河青阳段,有一个使我永远不会忘怀的渡口——摆渡口。摆渡口基本上位于锡澄运河青阳大桥至月城大桥的中点,离两座大桥都相距2.5公里左右。当时两岸群众往来,全靠渡口这一条小小的木船。我因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革”中受“海外关系”牵连,于1969年离开相依为命的母亲去河东一家农户做上门女婿,因此有将近20年的时间,一家三代人在这渡口来来往往,与渡口结下了不解之缘。

渡口有悠远的历史,这从它所在的自然村命名为摆渡口村就可得到佐证。追溯渊源,恐怕它和锡澄运河的前身古漕运河是相伴相生的。上世纪60年代末,渡口客人已比较少了。船工阿良每天早上将前后三村的孩子渡到东岸的闵家场小学去上学,放学时又一批、一批地将他们渡回来。除此之外,他就在河边守株待兔,等着客人来摆渡。当时摆渡,学生免费,客人每人次5分钱。但所得的摆渡钱,都要交给生产队,由生产队比照同等劳动力记工分。虽然收入极菲,但比起那些在田间从事笨重体力劳动的村民来,阿良的工作也算是头挑的了。如此风里来,雨里去,阿良日复一日“普渡众生”。直到80年代,东岸的闵家场小学由于教育布局的调整东移,渡口及周围的小学生在西岸就近入学,摆渡的人就更少了。改革开放后,生产队将渡船卖给阿良,由他自由经营。这时的阿良要耕种自家的承包地,摆渡成了他的副业。我们去渡口摆渡时,常常要去他家找人来撑船。此后,由于月城,桐岐的集镇得到很大发展,集市贸易兴旺发达,渡口周围的农民都就近购买生产和生活用品,再不需摆渡去青阳赶集了。于是渡口的“香火”更稀少了。再后来,农村道路大发展,自行车、摩托车得到普及,连我们这些常客都不在乎多绕几里路了,渡口的历史任务终于完成。到90年代初,那条熟悉的小渡船也就悄然不见了。


发表于 2011-3-30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您的文章,好似回到了儿时。依稀记得小时候,随继娘去她娘家(桐岐元上)走亲戚,是必须要坐摆渡过河。还有去无锡玉祁镇上买东西,我们也从别的村上摆渡过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1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泥腿子) 的帖子

没有过这种经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1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坐过渡船,但在长江中坐过小木船。不知道那位特意为我们撑船的大叔现在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1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东西早晚会退出历史舞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1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摆渡船是前几年随汽车一起滴 [s:4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纵橫四海确实与我是有相同的感受,我感到十分亲切。我所写的摆渡囗,正是在桐歧里新大队辖区内。可见桐歧是个令人难忘的水乡。风钤坐过的木船比摆渡船大多了;水月儿是个有福之人,坐的渡船可装汽车,真正羡幕死人了。
我见的摆渡船是木制长方形的,样子十分苯,撑不快,但很稳,不怕轮船激起的浪。这种船一般很小,大的一次能载五、六人,小的只能载一、二人。大的用橹摇篙撑,小的两端各系一根绳,绳的另一头系在两岸的木桩上,两岸的渡客自己拉着绳子将船拉到对岸去。桐歧这种小船较多,农民称之为“筹(读音,不知怎么写的)渡船”。不知纵横四海有没有坐过?现在有这种自已拉渡的小船,我想玩的客人一定不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6楼(泥腿子) 的帖子

现在滴摆江轮渡不是能和汽车一起么?[s:4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jy510 Inc. ( 苏B2-20110487号, 苏ICP备12000824号-1

GMT+8, 2024-5-9 13:18 , Processed in 0.089338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510房产论坛

© 2001-20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