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到天柱的高速尚未修好,走S310转S202省道全程约75公里。
照片中用红线圈出来的是将要考察的乡镇。
下午3点,从三穗县向天柱县进发
天柱素有“中国重晶石之乡”、“贵州高原黄金城”之称,矿区的运输都是通过这条省道来完成,再加上正在修建高速公路,大量的工程车和重卡将路破坏的到处都是坑坑洼洼。
可能是出于长远的考虑,当地政府并未进行大的维护,只是将比较大而深的坑填上一些土石,因此经常能看到有些石头的尖锐部分竖立在路面上,汽车的轮胎伤不起阿。
沿途常常看到小面积的坍塌,在这行车有着一定的危险性。
前面发生了坍塌,一辆挖机正在清理路面,司机熟练的操作着挖机,抓斗几乎贴着地面将路面的稀泥推到路边,其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沿途经过的乡镇
远处藏青色的起伏群山,一座叠着—座逶迤数十里,无穷无尽地延伸至天的尽头,消失在那云雾弥漫的深处。
不远处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
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能清晰地看见山的轮廓,转眼就变得云遮雾绕,朦胧飘渺。
来自重庆的风行者,原本想跟他们打个招呼合个影,Y君一脚油门便把我的念头甩得远远的。
路边的民居
下午5点20分,终于到达了天柱县城,这是天柱县唯一的红绿灯。
虽然全县只有一只红绿灯,但其繁华程度却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
东方国际大酒店,老板是天柱县首富,开金矿的。
2年前曾经下榻过,当时刚刚开业,其豪华程度比江阴泓升苑有过之而无不及。
标间价格268元
2年前这儿还刚刚开发,如今已初具规模了
稍事休息后,前往“爱心启航社”办公室与负责人何臣明老师座谈。
一名贫困学生靠他人的帮助才圆了大学梦。工作后,乡亲们依旧贫困的现状刺痛着他的心。于是,他毅然辞职,带着积攒的5万元返乡办起了“乡村图书馆”—— 重点大学毕业生 辞职返乡“挖穷根” 重点大学毕业后,在沿海某城市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然而,天柱县青年何臣明却毅然辞掉工作回到家乡,用工作期间积攒下的钱买农业科普书籍,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还捐助了6名贫困中小学生。这让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的父亲非常不理解,骂他不孝。 6月26日上午,何臣明来到本报热线值班室。在何臣明带来的材料中,有一叠厚厚的借书登记表,上面记录着1000多个在他手中借书看的农民朋友的名字;还有6个中国信合存折,这是他为6名贫困中小学生开设的帐户。即便自己生活并不宽裕,但他仍然坚持每月向这些存折里存入四五十元不等的钱。 何臣明年幼时,母亲就去世了,是父亲独自将他抚养成人。上初中时,由于家庭困难,生病了没钱医,老师带头为他捐钱,一些家庭困难的同学没有钱,就将食堂的饭票送给了他,使他得以继续读书。1994年,何臣明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大一下学期,家里再也无力支付他的生活费,何臣明用白糖、食盐拌饭吃了两个月。就在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学校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的岗位,好心的同学带着他去当家教……那时,何臣明就下定决心,等自己有收入之后,一定要去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1999年,何臣明大学毕业后在福州市外国语学校担任教师,每月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但是,何臣明心里总是没法忘记那些给予他帮助的乡亲们。2005年,何臣明带着积攒下来的5万元钱回到家乡,本想捐助几个贫困学生,但是需要捐助的学生太多,5万元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何臣明深知,乡亲们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至今依然按照原始的方式耕种,收入微薄,这是贫困的主要原因。于是,他萌发了一个念头——建一个“乡村图书馆”,让乡亲学习农业科普知识。只有乡亲们富裕了,自然不会有那么多贫困学生。为此,何臣明辞去教师的工作,购买了1000多册农村实用科普书籍回到家乡,在镇里面开了一间打字复印店维持生计,更多的时间则是去找乡亲们来读他的书。在他的帮助下,有的乡亲办起了养猪场、果园。 --摘自贵州都市报
辅导班是何老师的唯一收入来源,扣除房租和生活费,何老师将余下的钱全部资助了贫困孩子,到目前为止没有半分存款。
已经40岁的何老师还打着光棍。
2013年,何老师被评为最美天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