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 星期六

510房产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大滇匹夫

2013年春刮风寨 茶王树之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条件好很多了,有水有电。
在茶王树的第一个晚上,没有其它感觉,就觉得蚊虫太多,且类似一种小蜜锋的虫子很烦人,老跟着人,从上山到下山,被叮咬了几十处,还好,不是村长那种起大黑包的,起的小黑包。(就这一会儿,在无锡就被咬了三处,莫非有人肉香?)




邓寨主做饭



下午采的鲜叶,有几种处理方式:一、杀青在山上晒干;二背鲜叶回家杀青(见过收鲜叶回麻黑杀青的);三、杀青揉捻完用麻袋装着背回家干燥。

好了,这里回家杀青或干燥,出现最常见的莫过前发酵了。。。。

为啥不在山上干燥或杀青,茶农解释主要原因是没地方晒。。。。

第一天,木有见人上来收茶。。。

睡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晚上,睡得踏实,我,寨主,寨主父母睡在阁楼。竹席(镂空)上铺了一层簿毯,下半夜略显透风,冷,在夜里 三四点时容易冻醒,不好意思起来惊动他人,把冲锋衣穿上,再把被子卷起来,迷糊到天亮。
      七点多起来,邓妈做早餐,用的是昨晚的剩饭做炒饭吃(以后每天早晨吃这个),腊油炒的,有点干。饭不算多,似乎是按劳吃饭,邓妈吃两碗,我吃一碗,直到结束。


回想昨晚去试茶的情况。
这是昨晚在茶王树某知名茶农家喝茶用的茶具。把他拍下来,并不是说明此地条件有多差,我有多辛苦,而是,在茶王地,喝茶,并不是件平常的事,外界喝功夫茶的习惯没有带到山上来,这么说,大家能明白了吧,这件茶具还是在角落里找出来的。。。

这一家人卖茶收茶是很有意思的,晚点分享。




当天晚的杯具,茶王树的纪念品,唯一我从茶王树带走的“印记”。因为小担心伤口到底怎么样,没镜子,用相机自拍了张,邓寨主用清凉油给我抹在了伤口上,说当地都这么做的,后来。。。。后来他脚刮伤,也是抹了清凉油。。。。

评分

参与人数 1好评 +1 收起 理由
水月儿 + 1 安慰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滇匹夫 于 2013-5-15 11:42 编辑

老爹一半采茶一半杀青,偶尔也做做其它活儿,如上山找了几根竹条过来,这种竹子是圆圆的,实心,用来编织椅子,晒茶的器具等,属农家一宝,故找来也属不易。一条竹子劈开四开,三五年可以织一个背蒌,后面农民兄弟上山就好奇要带个回家去。。。



在茶王树,自然要喝茶。
这样的茶具,已是这座山最好的茶具了。






上午采来的鲜叶在下午三点左右杀青。老爹杀青。后来对比了下,因合作时间长了,邓寨主家杀青是比较符合我们期望,当然也还是不够的。
在山上,就所见一家茶商教茶农杀青后“打推”,在后面的日子陆续试各家茶叶,红梗现象相当严重和普遍。。。

      这个茶商,来茶王树做茶有两年了吧,收了两天毛茶,在山上住了一晚,带了个睡袋,过依然感冒了,然后就下去了,在山下等茶。但他,至少是我今年在茶王树唯一见过过夜的茶商。

这位哥们,会把杀青后的茶揉成团,做成沱茶,挺漂亮的,我学不来,揉不紧,错过给茶友带样的机会了。听他说在贺开包了最大的几颗树,之后再转往昔归,可惜没遇上。

杀青时,双手抄住鲜叶,从锅底内翻过来,翻动茶叶时,基本做到茶叶能腾空翻转,尽最大可能避免炒糊,炒茶时,最好有一人配合烧火,听从炒茶师傅吩咐调整火候,在开始时,因为听不懂瑶话,本应降火的弄成加火,让老爹哈哈大笑(老爹看到外人“笨手笨脚”就喜欢笑),后面就看他表情,感觉他烫手了就降火,所谓升降火就是把柴火往里送或往外拉出来。

也试了下炒茶,感受杀青的粘度,算沾个边,有机会练练普通茶叶杀青(在邦东集市上有两元一公斤的鲜叶可以当试验品)。茶王树打的杀青锅,都是平放的,烟火排得不好,烟常把人眼熏得流泪不止。













中餐前的零食,小笋,沾点盐巴吃,还成。



七点半的夕阳,八点多天黑。偶尔会看一下。



晚上还有一次杀青。
2013-03-19 14.19.32.jpg (128.86 KB)




评分

参与人数 1好评 +1 收起 理由
华都稻草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米左右的未修剪的树。

茶王树采摘的历史有多久?当地人说很久,几百年前就有了。。。我问些人家,这里的茶地,刮风寨的人来这里采茶的历史不久,20来年,听说是村里的老杨来茶王树,发现有茶地,然后上来种粮食吃,砍了不少树,把最好的地砍了种粮食,嘿嘿,现在,最好的地在的树不一定就是最大的,最大的茶树,一定就是比较偏的位置,山脚下或山顶上。口感与树大小,在这里没有绝对正比。但最大树的,价格一定不便宜:lol,有一家也懂得未修剪,大大树要卖高价,我也收了些,当然,是混堆了。也见过人去收单株的,高价。。。。


这种水准,算不错了。
这家茶地的主人很有意思,卖茶的,大概四人,大叔,大妈 ,老大,老二。大叔和老大(大儿子)会讲山头,单株,大大树,故价格开得高,大儿子最高。老二 属厚道,卖得是市场价,大妈最厚道,因为,我不“厚道”。。。。称毛茶时,我会讲价,一公斤去点黄片(一般是不去的),大妈也好说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收到第一批茶叶了,几袋茶,我和邓寨主及其二哥三个人背出去。一袋毛茶十来公斤,背着走二十来分钟的路程,然后用摩托车拉上山顶皮卡可以到的地方,今天是村长送农民上山山来了。

茶友农民上山来了,老爹多做了一个菜。可惜,农民兄弟信佛不吃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山去看茶王树的茶树王,从住所到山下,农民兄弟北方人,平原习惯了,这种近似直角的山路,有点废时间。












茶王树的茶树王,在近河边,远离“粮食产区”,得以保存。




树越大,发芽能力越弱,说是能采一公斤毛茶。



继续往下走,去河边。




冷水河。



在刮风寨子饮用的水,来在这条河流,河的那边就是弯弓和白茶园了。


山脚下有李姓农茶,打到一只麂子,蹭了块肉吃。
山下的茶叶,略显涩,但价格,一样。生态很好。


上山难了点。


后面打电话从李家买了些麂子肉,烤成干巴。吃干巴时,切下一块,埋火堆里烤,然后拿出来用木棍死命敲打,把灰尘敲掉,吃。。。


一天OV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叶和绿叶同生一颗树上。


无聊的时候就喝喝各家茶。














去调查在山上比较热炒的茶地,此家人玩概念不错。






树也的确算大,单株也玩得起。



茶果子




旁边那茶树挺可怜。这片茶地保留的比较好,我猜还是那个原因,不好种粮食。




这就是传说中对树的“凌迟”吧。



这位老爹姓“沙”,做事细心认真,做出的茶,黄片少,因为在为干燥时就把黄片挑出来单独晒。厚道。还有,卖茶也很厚道。



沙夫人。


这个漂亮吧。


沙老爹工作室


山上用电,就全靠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下面两片茶地,也有意思。山顶,向阳不向阳之间。









山顶人家。






叶子形态之一。





穿过这片树林到另一山坡上茶地












喝了不错,收了。黄片很多,主人很“坏”。



这样的茶地







最后一天,摩托车装不了那么多,剩下一袋,和上面的大叔背上去。十三道弯爬上去,真的累,四驱也不管用。中途累了想坐下来,结果一屁股下地就被未知东西蛰了一下的感觉,赶紧跳起来,浑身来劲:Q,下山看看了PP,还好,没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茶王树之行,基本写完了。不算大的一片茶地,小结一下:
1、约24-25个铁棚,分布不同,每家茶地都会有不同,制茶水准不一,且制作方法不一;认清每家有点意思的。
2、上山来收茶的外地茶商很少(有部分是委托本地人上山来背茶),在山上守着的,就更少了,大部分在寨子里等或收;
3、超过50公斤的茶王树,算得上大户。
4、
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得瑟照片。茶友农民上山来了两天,俩人得瑟了一阵子。






河边李家烤肉。






每家都备有两把火枪。



装也罢,在山上的夕阳西下时,会这么坐着。



装的。












生活,能如此笑着,是幸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好评 +1 收起 理由
华都稻草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jy510 Inc. ( 苏B2-20110487号, 苏ICP备12000824号-1

GMT+8, 2024-9-28 20:16 , Processed in 0.151545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510房产论坛

© 2001-20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