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童言无忌 于 2013-12-13 13:33 编辑
我和房子的故事 房子,在我的概念里就是个家,那是个充满温馨和爱的地方,我不需要很奢华,但是一定要让人感觉温暖和有安全感。这个想法一直伴随着我长大乃至结婚。 记得从小生活在农村,我们住的房子在村上算是可以的,石头堆砌的两层矮楼房,楼下是泥地,楼梯和楼上都是地板,这在当时算是蛮好的了,与大伯家相连的地方还有个院子,那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和小朋友过家家,还有就是捉蜜蜂、捉迷藏。那里充满了儿时的欢声笑语,很让人留恋。当时我家连续几年都是五好家庭,那也算是给家的荣耀啊!那时候爸妈都是做小工的,家里省吃俭用也没多少积蓄,看着人家都建楼房了,还买了各种电器,很是羡慕啊。我常常搬着小椅子坐到人家去看电视,那种感觉很温馨,好多人在一起边看边聊。不多久,在我10岁那年,家里也建楼房了,两间两层,很敞亮,楼层高是3米9的(与现在的商品房是不能比啊),就简单装修了下,还是用的老式厨房,也没有卫生间,就后来添置了一台电视机。再后来有了弟弟,爸妈一直很辛苦地操持着这个家,虽然苦点,但是家里听不到争吵,让我感觉家还是很温暖的。就这样,这个房子一直陪伴着我到出嫁。 话说家对于女的来说,有两次选择,第一次是爸妈给的,没的选,第二次是可以自己好好选择的,那是属于自己未来的家。记得当年和老公认识时,我还是很淳朴的,老公家在西郊,也是私房,几年前老公一直是想买房的,市区周边到处看房,那时候房价在1000-2000左右一平方,曾怀揣着20万现金去交房款,因为卖家的突然变卦,要上涨2万,想到父母太辛苦也不容易,自己工资只有八九百就作罢了。老公就想着以后一定要凭自己能力多挣点,以后再买。当时我们谈婚论嫁时,说是房子要拆迁的,公婆想着反正要拆迁,就简单装修下,用的材料也是很普通的,就楼上房间稍微弄了下,楼下都是涂料,简单铺设了地砖。当时我想想也不要给老公太大压力,反正房子会拆迁,终究会改善的。只要过得舒适、开心就好。就这样和公婆一起生活了8年,老公这个夹心饼干做的很好,我和婆婆从没争吵过,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儿子也是婆婆一手帮忙带大的,我很感激她,她和公公靠买菜和做体力活维持生计,自己紧衣缩食,但是对子孙非常舍得。给我们现在的房子也贡献了一大把。也是在去年年初开始筹划买房的,眼见着房价一直上涨没有下跌的趋势,去年稍微缓和,想想儿子马上要上一年级,连自己独立的卧室也没,和公婆挤在一个小房间,空气也不是很好。我就一直想着一定要给儿子好的生活环境,有个美好的童年。于是就和老公商量着买房,不要再等拆迁了,贷点款,欠点债也没关系,婆婆极力赞成。就这样,老公被我拖着到处看房,当然也是有选择的,若是要在东面买房,我和老公上班都近,但考虑小孩在西面上学,由公婆接送比较定心,因为公婆是不会与我们住一起的,家里的私房和田地要守着。另外要新房不要二手房,要商品房不要拆迁房,最终锁定在万达一带,离老家近。而且只能买高层,因为高层均价相对便宜点。在户型上刚开始选择90平米左右,想着3个人住也够了,贷款压力也轻一点,以后有钱了可以再换大的。看着90几户型的样板房我们犹豫了,基本是南北不通透的,只有一卧室朝南,扣掉公摊,住着也比较紧凑。后来婆婆一句话点醒了我们。反正说着也是贷款买的房子还那么小,还不如一下子买大点,一样装修下,费个神。想着也是,住的好好的,也不会想着去换房,折腾起来也费劲。后来就选择了120-130之间的,原本看中了万达120几户型的,后来发现它是缩进去4米的,不是三朝南的,阳光照射有影响,房子没有阳光长时间照射,会感觉不舒服,想想也要花100万左右。于是就放弃了,后来看了万家富、长江国际五期。最终商量下来定在了长江国际,我被那的中心花园吸引了,绿化太美了,沿着中心花园一直往北走就是五期的高层,老公之前的梦想就是住高楼电梯房。经过价格上的一番周折,爸妈公婆都倾囊相助,终于敲定下来。好事多磨啊,虽然称不上很完美,因为房子就在滨江西路边,来往卡车多,灰尘噪音大,但卧室都在朝南,阳光好,噪音几乎没,而且是买了133户型的,3人住感觉是蛮舒适了。而且想想政府花园城市一改造,码头一搬走,就不会有那么多卡车了。于是接下来一切顺理成章,贷款,交房,装修,苦尽甘来啊。老公说的一句话很令我感动,装修要请好的装修公司,要用好的材料,用品牌的,要弥补当年没有给我一个好的新房的遗憾。他说到做到了,现在我如愿住进了我们一手建立的新家,非常温馨,非常舒适,儿子对自己的房间也是情有独钟。 感谢老公圆了我的梦想,我和房子的故事真正开始了,以后还会继续,敬请期待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