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 星期日

510房产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332|回复: 21

[综合类] 吴地习俗—渐行渐远的 -箍桶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8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旧时女儿出嫁,带过门的木器家什应有尽有,什么大脚盆小脚桶, 饭桶茶桶马桶,小孩子的立桶撒尿桶,盛米装面粉的米桶,提水的小提 桶,挑水的大水桶……绝对多了去了。这些木 质的日常用具现今多由金 属塑料代替,但在过去年代如要修理它,就要用到挑担穿巷的箍桶匠。

  箍桶匠能将用旧了完全散了架的桶类家什复原。烂了的木片以新的 补上,锈断了的铁箍换上 好的。如给他一些木块,他也能做一只新的什 么桶。箍桶匠手艺的高超在于用料计算及桶腰组装时的恰如其分。须知 如马桶、提桶的桶腰是鼓形的,箍桶匠用何种办法设计得那么精确,使 一块块刨出来的等同的木片拼装起来正好呈圆鼓形呢?

  桶上的箍是必不可少的,老早以前用的是竹箍,后来铁条铅丝取而 代之。装箍是最后一道工序,剩下的就是刨刨刮刮整修整修了。随着生 活用品的更新换代,老式的木桶木盆慢慢在淘汰,箍桶匠这一职业也就 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钉碗
 现在,过年时小孩不小心打碎了碗,大人们会说声:“岁岁(碎碎)平安”,仿佛该砸碎只把碗似的。过去年代不然,小孩们是要吃生活的。道理十分简单,如今一只碗值几个钱?旧的不去新的还不来呢。   从前人们生活水平低,打碎了的碗盆舍不得丢弃,是要请钉碗匠修补的。钉碗匠挑一副担子,主要工具是几只大小不等的小钻头、搭钉和一张线弓。他们走街穿弄,吆喝着专替人家钉碗补盆。

  有句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就是从钉碗引发来的。匠人歇下担子,坐小板凳,膝上铺布,先将破碗片对上,再绕线固定住,夹到双膝间,就可以用那把小弓的线绕上钻头,像拉二胡似的在碗外裂缝两边钻孔。孔眼很小,钻好对称的两个孔就按上搭钉,用小锤子轻轻敲敲就成。这样修整过的瓷器家什,只要不再打碎,是可以一直用下去的。

  钉碗是手艺活,需有一定的技巧,但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注定是会被摈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8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像爹不像娘,就像隔壁个箍桶匠[s:5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脚炉

江南地属亚热带,民居历来不设取暖设施,严冬季节,虽无零下数十度之苦,但数九寒天“见水结冻”的日子也十分难熬。“冻手冻脚”便是具体写照,因为手脚离心脏最远,尤其是脚,有“脚冷全身冷,脚暖全身暖”之说。

  江南少煤,一日三餐的供热全靠柴火。越剧《梁祝·十八相送》中,英台唱道:“只看见,山上樵夫把柴打”,就特意提到“柴米油盐”中的首条。古时也将能文能武之人称作“上山是个樵柴汉,下山便是读书人。”可见柴火的重要。脚炉,就是江南人利用其柴火余烬的一项“特色发明”。

  脚炉黄铜制作,大肚圆形,装有拎攀,盖上布满小孔,换气散热,圆面大小搁一双脚正好。冬夜做作业,穿着布底棉鞋踏着脚炉,一股氤氲之气穿过脚心,直透肺腑。一个冬天下来,炉盖磨擦得金光锃亮。装脚炉是一种技巧,装得好,炉子没有“脾气”,不温不火可供暖五六个小时;装得不好,不是烤焦鞋底,便是很快“断气”。幼时看母亲侍弄脚炉,讲究“君臣佐使”,君是一块烧红的硬柴,围着的是灌木烧剩的点点星火,四周存灰,既保热量,又能透气,让炭火缓慢氧化,均匀放热。没硬柴烧稻草地区,用灶中草木红灰铺底,洒上砻糠(稻壳),使之缓缓阴燃,释放热量。砻糠的好处是不会冒烟,若遇温度不够,可松松炉灰,就可继续供暖。

  小孩子特别喜欢脚炉,还有另一乐趣:解馋。打开炉盖,把黄豆花生或玉米粒洒在炉内,静候“扑”的一声,便是熟了一颗,扒开一看,那豆粒儿已松散开花,香味不亚于“哈力克(玉米花)”,现做现吃,其乐无穷。虽然难免沾上点草木之灰,却是经过“高温消毒”又富含钾元素,食之无虞。最有趣的是烤白果(银杏),须等好半天才能听见“啪”的一声,坚硬果壳张开了口,露出果肉,碧玉翡翠般惹人喜爱。咬一口,清甜之中略带苦味,犹如满天焰火刚散,突然绽开的紫色焰火,令人“耳目一新”。母亲则规定,吃白果不能超过7颗。究其因,是“一粒白果要涨到鸡蛋大小”。7个“鸡蛋”装在胃里,确实怕人。小伙伴们围在脚炉边,互相监督。后来才知,白果好吃有小毒,不可贪吃而已。   有婴儿的人家更离不开脚炉,老天阴湿,小孩尿多,尿片周转不灵,就全靠一只脚炉,这是脚炉史中的“插曲”。

  脚炉是普通人家物品,手炉则是富贵人家的“专利”。手炉小巧玲珑,直径仅10来厘米,多为白铜制品,长方形、椭圆形、腰子形,五花八门。盖上的透气孔,雕成凤穿牡丹、紫燕双飞等吉祥图案。太太小姐们闲来无事,捧着精致的手炉搓麻将、嗑瓜子,一派悠闲富足暖意融融的景象。炉中发热之物,不是灶膛粗品,而是经久耐烧的“钢炭”。无锡城里有条“坛头弄”,就是专门供应这种炭火的地方。

  10来年前曾有一种“手炉”,可以握在掌心,扁铝外壳中,石棉包着一只“小煤球”,火柴即可引燃,放在衣袋里也可取暖。不过那“煤球”由煤炭和化学物质组成,与旧时的手炉有较大区别。   自从人类发现并利用了火,人的生活便有了质的变化。然而火是难以驾驭的东西,江南的手炉脚炉则把火的控制和功能发挥到了极致,犹如掌握着一座稳定的“核反应堆”。现在,脚炉难见,古玩市场可见到小巧的手炉在待价而沽,虽然早已是腹中空空,但是过来人只要想到它的温暖和乐趣,便由衷产生一股亲切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铜匠担
有一种流动的铜匠担,担子上悬挂着不少铜钥匙之类的小件,铜匠师傅挑担子一步一颠,担子便发出悦耳的金属声招徕顾客。

  修锁配钥匙是铜匠的主要生活,任你从家中拿来什么样的锁,他都能开开,还替你配上丢失了的钥匙。骑自行车的丢了车钥匙,可就近找铜匠担解决难题。这种担子还为人家修理家用铜器,什么用锡焊一焊,用铜皮补一补,手艺灵巧得很。

  
  随着工业、国防对铜的需要量的增加,家用铜器逐渐被铁、铝制品取代,慢慢地,铜匠担只好退出历史行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9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仿佛回到了过去[s:516]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9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塑料的发明,更替了一批老手工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小剩光到了礼拜天 或放了夜学叉铁环玩 就是大水桶坏了不用了就用 铁箍叉着玩。 那个年代除了看电影没什么好玩的。放了暑假拿个海斗绑在竹子上到树林里套知了玩。半个月看一回电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0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隔壁箍桶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过铜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jy510 Inc. ( 苏B2-20110487号, 苏ICP备12000824号-1

GMT+8, 2024-11-24 09:49 , Processed in 0.113926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510房产论坛

© 2001-20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