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 星期六

510房产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72|回复: 0

大滇说茶1001夜之210 旁观古树普洱熟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2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目恐怕不妥,改为“普洱古树茶的离地发酵”,似乎更能说明今晚的主题。下午,海南的茶友打了个电话,问我关于某些离地发酵古树熟茶的问题。借这个话题,在1001夜里说说我的粗浅看法,仅仅是个人看法。限于大滇的才疏学浅,鼠目寸光,加之未得到百年前失传的秘方,下面的看法,一定是大有问题。

  一,古树熟茶,我目前认同的还是传统方式渥堆发酵。

  二,离地发酵,我觉得是可行的,但技术未成熟。真正的离地发酵,所需要的投入非茶农、小厂可以承受,尤其是酵母菌种的获取,现在尚未达成共识。离地发酵技术,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包含了生物学方面,自动化控制方面等技术要求。茶农派、作坊派做出的离地发酵,还不能称为离地发酵,只能叫做土办法发酵。

  三,离地发酵,无论是土法上马,还是高科技生物技术发酵,未见获得QS认证。实际上,消费者不太明白一个概念,并非所有茶厂都有资格发酵熟茶。一个茶厂有QS,但不见得有发酵熟茶的QS,换言之,QS是有范围的。某茶厂可能有资格做紧压茶,有紧压茶的QS,但并无发酵的QS。无证发酵,租一个农民房发酵,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很多没资质的茶厂也在发酵熟茶。

  四,古树熟茶的离地发酵,说明的,只是缺乏实力而非实力雄厚。传统发酵方法需要数吨才能发酵,即便是夏茶,也需要数十万元发酵一堆。而竹筐发酵、木箱发酵,小规模的发酵古树茶,只需十多公斤、二十公斤,本身就说明了实力问题。有茶友戏称,古树茶木箱发酵是
屌丝的富贵梦,较小的投入,实现梦想中的事。投入较小,获得无数眼球,做到一般人无法做到的事。

  关于离地发酵,大滇飞扬有无数的疑问。

  第一,离地发酵VS脱离地气
  离地的动机很好,解决卫生问题。传统渥堆发酵,在地上翻来翻去,的确不好看,起码表面上卫生程度不佳。然后,我想请问,茅台、五粮液离地可以吗?研究出菌种来,把茅台和五粮液放到全世界任何地方生产都可以吗?微生物的繁殖过程,并非我们现在所能掌控,发酵场地里的所有酵母并非都能带走。我们有经验,某些地方发酵出的茶特别好,这个是场地和水的原因。人类对酒类的研究远超普洱茶,而茅台的离地发酵并未解决。某些参与多年发酵普洱茶的师傅,在离开勐海,去其他地方发酵,也未能人定胜天,获得理想的发酵效果。

  第二,离地发酵的过程可以公开吗?
  不要跟我说是国家机密。大规模的离地发酵工厂我没看到,通常是一个木箱子或者竹筐里放一点茶,盖上一点东西,就进行洒水发酵?怎么提高茶的温度和湿度?加化学物还是不加?如果加,加什么,对人体安全吗?不加,只加水,那么酵母来自于茶本身?或者木箱?竹箱?这么少量的茶,在竹筐或者木箱里,即便用潮湿的布袋包起来,这个发酵过程,就是安全的吗?嗯,人工加温度,加湿度?看起来也是可行的。但实际上,这个过程跟渥堆发酵有多大不同呢?而且更麻烦。

  三,麦香、奶香VS渥堆味。
  传说,离地发酵的茶获得的是麦香味和奶香味,而没有渥堆味。同样,茶友也说了,没有普洱茶的味道。普洱茶的发酵过程中,到底是多少微生物在起作用?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又有多少来自发酵场地的积累?麦香、奶香,绝对不是人工控制出来的,而只是因为这样的发酵方式,缺乏了更多微生物作用而已。我还是要强调下,茶友可以自行在家尝试下所谓的木箱或者竹箱发酵,哪怕用几公斤散茶试试,就知道这种发酵方式,是多么难以掌握了。不说口感,能够安全发酵出来,不长黑霉绿霉、不长虫就算您水平高。很多茶老板在自家仓库都试过。当然,最后处理过后的茶看不出什么异常,只是老板本人再也不喝熟茶了。

  四,完整条索VS 非完整条索
  离地发酵得意的是条索很完整,外形压制漂亮,而渥堆发酵,因为经过翻动,条索不完整。



  这是某个所谓离地发酵的茶。这种发酵方式的茶,我也曾喝过,也曾见识过发酵的木箱。在临沧的农家,我告诉茶农,你们这不叫做发熟茶,而是叫做做湿仓!详情不说,免得坏人学习。

  五,现代VS传统
  这些跨时代的革新,经常出在某些个人、或者家庭作坊、或者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或者普洱茶行业新秀中,带着跨时代的工艺,为天下之先,给我们以新的视觉。但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创新,而非神秘主义,语焉不详。简单一点,公布生产环境,基本设备,看看这个场地或者设备要投资多少钱,再把创新人的工作背景公布出来。不用某大师,有关专家,著名教授获得有关部门高度好评等混淆视听。普洱茶这个古老的行业,每一项革新应该都是在深入了解本行业,积小的改进成为大的革新,最后才能成为技术革命的。我不提倡一味的盲目传承,但也不提倡激进。离地发酵,听起来很美,适应了市场对古树茶发酵熟茶的需求,少量也能发酵,这也是做茶人非常欢迎的技术。但是,能够或者敢于暴露在阳光底下吗?这会不会成为普洱茶行业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呢?真相暴露的时候,血流千里的,是厂家?是消费者?还是经销商?

  大滇结论:制造普洱茶者,以稳健第一,逐步改善为上。毕竟非科研机构,无需猎奇式创新,需从细节改善入手。行业中积累多年,厚积薄发才具备创新条件。对消费者来说,可靠稳定安全的工艺,才是保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jy510 Inc. ( 苏B2-20110487号, 苏ICP备12000824号-1

GMT+8, 2024-11-16 09:40 , Processed in 0.0724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510房产论坛

© 2001-20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