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洱茶,永远不停涌现出新的品牌,永远有新的理论出现,永远让人迷惘。如何品饮普洱茶,如何收藏普洱茶,你需要的是普洱茶的大局观。有了普洱茶的大局观,市场上各种层出不穷的营销游戏就变得毫无意义。 一、普洱茶的特质是长期陈化 我曾说过,最好的普洱茶新茶阶段的品饮感受不见得比1000元一斤的龙井茶要好。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特点,就是长期陈化后的表现,而不是当下。就新茶阶段的口感而言,普洱茶并不具备任何优势。生茶较顶级绿茶差太多,熟茶较顶级红茶差太多。但是,在后续的表现力这一块,即3年陈期以后,任何茶类都不能跟普洱匹敌。 茶汤厚、香、润,极为出色。请注意这个极为出色,是放在普洱茶范围内的。但是,若放之于岩茶,则是小巫见大巫。 普洱茶的制作者,通常较为封闭,较少接触普洱之外的茶,出现这样的茶,通常惊为天人。制茶者因此自认为大师,而门下弟子也以此为傲。但对于熟知乌龙茶工艺者,则不足一晒。云南由于地处边疆的原因,较为封闭。制茶工艺,由台湾影响到福建,再影响到云南。台湾对普洱茶的影响,不可磨灭。 考量是否能够长期陈化,就会剔除现阶段的因素,回归到普洱茶的基本面:原料,工艺,存储。如果一个工艺,使得叶底不具备活性,那么可以认定,这样制造出来的茶,不能叫做普洱茶。有一种说法,叫做现喝的普洱茶。这是滑天下之大稽。如果要现喝,就用这个原料制作成云南大叶种绿茶,口感远胜于这种不伦不类的茶。比如南糯山的茶,南糯白毫就是著名的绿茶。而昔归,更是贡品级的绿茶原料。无论是普洱茶的生茶还是熟茶,正常工艺下,存储几年后,都有显著变化。而一饼新茶,如果一开始就注定为现喝而生,只能说明制茶者的失败。 二、普洱熟茶的正常工艺是渥堆发酵 关于熟茶,近年来也有了不少演化,也出现了新的方法,比如离地发酵等等。大滇飞扬从不反对新生事物,但我需要提醒,试验性的工艺最好别出现在真实的产品之中。因为,你有可能在伤害消费者的未来。太多人注意到了,熟茶是人工发酵而来,而忘记了渥堆二字。渥堆发酵,是熟茶的基本工艺。现在市场里出现了许多所谓轻发酵、木箱发酵等工艺,几公斤原料放在篮子或者木箱里,洒上水,盖上一块布,几天后,轻发酵工艺的熟茶就出炉了。汤色深黄不红,还保留着生茶的所谓回甘。这些独门绝技的背后,忽悠了许多新手。大滇飞扬想问:你的熟茶,渥堆了吗?不渥堆,仅仅只是发酵,能叫做熟茶吗?渥堆,堆味,这个是熟茶的基本特点。无堆味,固然是卖点,但是不是普洱茶熟茶,起码我不敢认定了。你有权制作这样的茶自己喝,但未经过验证的工艺制造出来的产品,最好别卖给消费者。 三、利于存放,转化有效是普洱茶的生命力所在 我不否认市场上有很多好茶,但我也悲哀地发现,这些好茶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待遇。他们躺在精美的棺材里,夭折了。普洱茶是源于自然的植物精华,但这些高品质的普洱茶被放在所谓的精美包装里,未能等到华丽绽放那一天,就被这些盒子扼杀于生命初期。过度包装、红木盒子、精美礼盒、烫金等等这些华美的包装,完全不利于存储,也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放数十年。普洱茶的本质还是要在笋叶的包裹下,用时间来酿就。新茶阶段的朴素,是为了陈年时候的光华绽放。金屋藏娇的结果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待到人识已发霉。 以上三点,是普洱茶核心的大局观。再归纳一点,大家老在强调自己用的是普洱茶传统工艺,但真正放在心上,用了传统工艺吗? 一、前发酵、中发酵提升新茶阶段口感的制作方法不是传统工艺。传统工艺保留了毛茶足够的鲜爽度,日晒工艺催化了茶叶的化学变化,使得后期转化可期。各种花哨工艺,现喝流行,使得普洱茶远离了传统工艺,也使得未及时喝完的茶成为废品,而茶友数年或者数十年的期待成为泡影。 二、熟茶,是渥堆发酵工艺,这是熟茶传统工艺的基本定义。不渥堆,只发酵,需要特意给客户提个醒,这不是传统工艺,是新工艺,暂时不能保证可靠转化。谁这么做了? 三,新式的华丽包装,能否顺利护航茶饼到达成熟的彼岸。十年后,我们看着所谓烫金镀银的包装,是欣喜还是流泪?是一张简单棉纸、几片笋叶经得住考验,还是镶金镀银靠谱?一片十年的茶,我相信无疑还是前者。 茶叶源于树,先天性亲近自然。手工棉纸,天然木浆,天然笋叶包装,是天衣无缝的契合。那些人工制作的华美外衣,在时光的雕琢下,只会逐渐过时。大滇只制作面向未来的茶,而未来,是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人与茶的自然融合。 ------选自大滇说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