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坐高铁经由江苏南京,约3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当地一名商人带着我们参观合肥的街景,这里政府大楼、住宅公寓和高层建筑迅速拔地而起。
合肥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国际会议中心,是类似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倒三角形建筑,但规模是后者的好几倍。城市里打桩机的声音轰鸣,“我们要建设一个仅次于北京的‘第二首都’,地方上很期待这个。”这名商人笑着说。
在日本,政治家荣升后,作为选举根据地的自己家乡因此受益的情况经常出现。中国虽然和日本政治体制不同,但是当地老百姓也有类似期待。
早在2011年,合肥就提出要在2020年前将该市建成有1000万人生活的大都市。是否真要将合肥建成“第二首都”,笔者还无法确定。但考虑到北京的大气污染和环境问题,将部分首都功能转移到未经充分开发、拥有广阔平原的安徽省,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
但问题是,合肥市城建的“跃进”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基于人们的实际需求,这一点很值得怀疑。在那些20-30层高建筑林立的住宅区,人影稀少。晾晒着衣物、充满生活气息的住宅数量也不多。
能买下这些价值数百万元房产的老百姓并不多,而且周边没有什么食品店和学校,6车道的马路也处于整修中,走几步就能看到路障。
或许将来会有城市发展的进一步规划,但高层住宅和大型国际会议中心如果没有实际需求,那这些工程将很可能成为不良资产。
当然,这些工程的建筑费是可以被计入地方GDP的,因此它们将成为地方官员的政绩。随着基础建设费用不断被划出,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和不良债权也更加令人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