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 星期日

510房产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颐老船长

[综合类] 吴文化--禹迹所经名夏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岐
桐岐镇位于江阴西南一隅,北面是月城镇,西境与南境分别同武进芙蓉、锡山玉祁、 前洲接界。

 古时这一带(包括月城、芙蓉、玉祁等)是个很大的湖泊,称芙蓉湖。芙蓉湖又叫上 湖、射贵湖,是长江与太湖之间湖泊群的总称。《太平寰宇记》载:“芙蓉湖东西 四十五里,南北四十里。”这里湖流浩衍,澄波千顷,葭丛生,荷花不断。

  芙蓉湖的风光,令许多文人流连。唐代诗人李绅观赏湖景,留下这样的诗句:“丹 树村边烟火微,碧波深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水宽 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宋代江阴人 胡宿也写下了《芙蓉湖泛舟》诗:“小湖香艳战芙蓉,碧叶田田拥钓蓬。岚气欲 飞山隔岸,秋光不定水摇空。翩翻雪鸟争投浦,拨剌霜鳞对掷风。正是沧浪濯缨日, 一竿多谢紫溪翁。”

  从宋代开始,人们就致力于治理芙蓉湖,围圩造田。他们在浅湖周围筑起堤坝,中 间泄水为田,耕种作物。元末明初,一些外乡人纷纷来到今桐岐一带落户,居住在 河道两岸,河上建起了石拱桥——万安桥。这里桐青水绿,人们把这条河称为“桐溪”。 后来,这儿居住的人越来越多,河边的村落也因河为名。清嘉庆年间,桐岐人吴谨 仪中进士,吴氏宗祠门首竖旗杆4根,道口巷门上书“桐溪里”三字,以进士之父 桐溪公命名。桐溪里流传下来,后来有人取其谐音写成“同岐”。若干年后,就慢 慢演变成了“桐岐”。

  桐岐镇一带的低田,古时属芙蓉湖的支湖马家湖。北宋以后,这里开堰设闸,湖流 渐塞,初步治成农田。但圩区地势仍低,一遇大水,就被淹没。圩区灾荒连年,农 民饱受饥馑之苦。明宣德五年(1430),宣宗因江南赋税积欠情况严重,想派遣一 个有才力的重臣到那里去任职。经大学士杨荣推荐,江西吉水人周忱以工部右侍郎 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他任江南(即南直隶)巡抚一职,前后共21年,是明朝任 期最长的封疆大吏。在昆曲《十五贯》里,周忱被描绘成一个典型的因循守旧的官僚,其 实历史上的周忱是一个著名的好官。周忱上任以后,锐意兴利除弊,着手兴修吴中 水利,治理芙蓉湖。他经过周密调查,采用北宋单锷《吴中水利书》主张,立足三 吴全局,对芙蓉湖、马家湖实行通盘治理。首先在高淳修筑东坝,挡住上水。同时 疏浚黄田港,以泄下流,于是湖中浅处陆续露出。周忱又以工代赈,发动农民筑堤 开河,围圩成田。圩区终于田塍罗列,港汊纷错,桥坝层排,村落显现。江阴境内 成田7300亩,称马家圩,每年亩产粮食“一钟”(640升)。

  正统元年(1436),周忱又命常州知府莫愚重建江阴黄田、蔡泾两闸。水闸分日启闭, 调节水流。为防江潮挟带的泥沙壅塞运河,又造双橹刷沙快船,尾绑铁扫帚,趁潮 落时在河中棹船急行,沙随潮去,有效地治理了泥沙沉积河底的弊病,节省了疏浚 费用。此外,周忱还疏浚了吴淞江、五泻河等水道,为江南综合治水作出了贡献。 周忱主持的改革,大大改善了江南的农田水利状况,发展了农业生产,保证了赋税 收入,因此得到了朝廷的嘉奖。他任巡抚9年后,朝廷把他的官位由工部右侍郎(正三品)升为工部尚书(正二品)。周忱死后,有人咏诗赞道:“文襄抚吴廿一载,吾 乡水利最心劳。两闸轮开铁扫帚,河工不费一丝毫。”《十七圩修堤志略》记述了 周忱治湖经过,称周忱“开辟斯土其功德无竟,而衣食斯土其歌功德更无竟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阳镇
青阳镇地理环境优越,处于江阴南端,东接霞客镇,北与月城接壤,南临漕港河与惠山区相望,西与武进市接界,介于江阴、无锡、武进市之间,旧志曰:“县滨为险,而青晹实腹里之要冲”。明清两代,青阳镇集镇在锡澄运河为市,是往来船舶的停靠地。明代著名江阴籍诗人王稚登有《夜泊青晹有怀》诗云:“赛灯浊酒伤神,流水浮云自亲,珠斗阑干碧汉,金风萧瑟青苹。半圆半缺明月,江南江北美人。何处一声长笛,相思各自沾巾”。明清两代已是“烟火千家”、“舟车辐辏”,市况繁盛,成为三桥横架,沟通东西,上、下  塘融为一体的六条街道的集市。1936年,集镇商号超过五百,青阳成为无锡北外的米麦、蚕茧、纱布、食盐的主要集散地,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集镇规模的不断壮大。青阳镇现有面积6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有7.2万多,现有塘头桥、桐岐、青阳三个集镇。
  青阳历史悠久,乡镇建制较早。从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物证实,青阳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1974年冬在青阳镇南楼村平整“乌龟墩”时发现了一批磨制石器,谓崧泽文化遗址,还发掘出更新世中期纳玛象臼齿化石。
  青阳集市的形成时期较早,早在北宋淳化年间(990—994),从北方迁来的葛氏在芙蓉湖边垦殖时,许多游民便来聚居,逐步形成青阳集市。相传于五代后梁开平中(907-911)从汴梁到凤阳,又从凤阳到邓阳来定居的薛氏。又传薛氏是在宋高宗南渡时,相随南下,从山西经安徽凤阳、江苏常州至江阴农乡邓阳村安家,故传有这么一句老话:“家住凤阳,落在邓阳。”在竹林杂树和绿草如茵之邓阳,峙立三座旧式厅屋的三个墙门框,其中一个最年远的墙门上砌有“邓林毓秀”四个字,这是薛氏宗族发展繁衍的历史遗物。在邓阳村东南半公里的老二房村,有薛氏宗  祠“崇礼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尚仁公是江阴薛氏第一代始祖。董其昌撰有尚仁公像赞“伟哉是翁。蜚声艺苑。绳武兰陵。安居叢桂。择宝蓉城。鸿勋远播。遗照云扔,靓黄山之葱郁。表薛氏之先莹。”当时称“江阴军下草市”。后建青晹乡,所以,青晹镇在宋代已建青晹乡了,何以称青晹呢?
  相传晋太康元年间,旌阳令(今湖北枝江县)县令许逊弃官周游,栖此修道,俗称旌阳,号为青晹。地因人名,故称青晹。当地还有一种传说,叫“先有道成墩,后有青晹镇”。北宋葛胜仲有《道成墩》诗叙述了其中来龙去脉:“翛翛一羽翁,奇骨两目方。乃以贫自乐,餐霞辟谷肠。混世人莫识,茅居皆僻荒。一墩仅十亩,培搂萃彼疆。惠峰作南屏,秦望横北墙。隐此不记年,悟仙号青晹;翩然仙道成,陟墩神远翔。指墩名道成,人以许仙扬。岂无缑山人,吹笙云锦裳。令威去千年,归来赋歌章。青晹得仙去,千古传此乡。讹而为柳跖,吴鲁路渺茫。柳为横行盗,安肯城此旁。不知何愚人,鱼鲁昧审详。至今有传误,使志来其将。吾为正斯谬,百世流余芳。”《乾隆江阴县志》记载:“许旌阳宅在青晹镇西,运河之南,在阜名道成墩,上建旌阳祠”。清朝时分成青晹、黄桥、泗河3镇。民国期间,分设青晹、丹河2镇以及西岐、悟空、塘头、泗河,桐岐等乡。解放初,几度分合,1965年10月“青晹”更名为“青阳”。
  青阳文化深厚,人文荟萃。北宋时,士大夫设塾授徒之风又盛,人才不断涌现。世居淮南广陵郡的葛氏自唐末天祜初(公元905年左右)为避战乱渡江南迁至江阴涂镇,后定居在青晹上湖(即芙蓉湖)之畔,从事垦殖,以儒学名家。至北宋淳化三年(992)葛昭华  中进士,为葛氏科名之始,自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葛宫至南宋兴隆六年(1163)葛邲,151年间科第连绵,出现了兄弟联袂,父子相继,五世登科第,三世掌词命,一人位极人臣的盛事,葛氏一门共出进士33人,著述宏富,著有共文542卷,占邑人著作总数的704卷的七分之五强,有4人立传《宋史》,6人入祀《乡贤祠》,成为江阴历史上文化首族。青阳地方文化教育源远流长,明正德十年(1515)青阳办社学,清代设义塾,《乾隆江阴县志》,载:“青晹川原清旷,多秀民文士……为一邑之最”。明代青阳西庄村薛章宪(1455-1514)出身于书香之家,是名闻江南的著名诗人和学者,常与文征明、唐寅、都穆等东吴名士相唱和,主要著作《鸿泥堂集》8卷、《续稿》10卷,备受明清学人推崇。其子薛甲,自幼勤学好文,嘉靖六年(1522)便考中举人,7年后又考上进士,掌兵科给事中。由于品性刚直,不满当时皇帝世宗迷信道教而连连4次上疏,引起当道者的攻击,被外放湖广布政司担任“照磨”一职,由于他的勤奋敬业,不久升为四川溆庐兵备佥事。耐心劝说当地两大民族之间的数世仇恨,避免了双方斗殴造成的流血事件,深受当地民众拥护,此后,薛甲又调到江西,升任分巡南赣副使,又称“宪副”。他工作认真,办案公正,勋绩显著,与海瑞交往甚深,但由于敢抵触奸相严嵩旨意,不久被罢官归里,海瑞十分敬仰他,相传海瑞为此专门经水路特来青晹西庄赠“抗节峥嵘”匾。明嘉靖年间,薛甲面对日本海盗集团侵犯江阴时,他拍案而起,入城竭尽全力支持江阴县令钱鹤洲抗御倭犯,还协助筹集抗倭的粮饷、物资,有力地支持了抗倭斗争,为保障民众生命财产,为抗倭斗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薛甲还是一位学有素养的哲人,参加较有影响的君山学会,他的著述颇丰,有誉为“颇出新意”的八卷《易象大旨》,其刻本珍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馆内,还有《四书正义》、《心学渊源录》、小心传书院讲议》、《薛子绪言》、《畏斋薛先生艺文类稿》、《薛兵宪集》及《大家文选》等。他死后葬于青阳圹下桥。
  青阳季家库存季芝昌(179l一1860),清道光六年(1826)中举,十二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北宋到清末江阴籍400多名进士中仅有的4名探花之一,清朝60多名进士之魁),曾任山东学政、主持江西乡试,并任浙江学政。其生曾国藩、田雨公、钱振伦、万青黎均为户部侍郎,季曾任特军机大臣、都察院古都御史等职,出任闽浙总督,兼署神州将军、赏戴花翎。咸丰十年去世,葬于江阴长山高台,光绪二年谥“文敏”,著作有《感遇录》和《丹魁堂集》7卷。季芝昌父亲季麟,乾隆进士,儿子季念诒、道光三十年进士,孙子季邦桢,同治十二年进士。季氏祖、父、子、孙一门四进士,这在江阴历史上很少见。
  现代的青阳镇也是人才辈出,有中国地政学开拓者祝平、我国近代著名出版家李小峰,我国人文地理学奠圣人李旭旦,我国著名气象学家朱炳海,我国儿童保健事业创始人薛沁冰,我国著名教育家薛绍清和谢家玉,著名农艺学家谢家驹等。教育家夏威仪、郑慕’桥、谢庭震、谢庭雩、黄麟美等,美籍华人科学家薛联宝、谢雪映等知名的民族工商业家有我国橡胶工业奠圣人薛福基,上海橡胶巨擘洪念祖,上海橡胶工业先驱葛风池、薛仰清、刘永康等。他们都有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情怀,如创办尚仁初级商科职业学校、体仁小学校、青阳中学和永康医院等等。
  青阳镇内遗存丰富。青阳南楼的崧泽文化遗址。1974年冬,在青阳南楼村平整“乌龟墩”时,发现一批磨制石器,有单孔、双孔圆刃石刀、石斧,长方形单面刃石凿、石锛等。1976年1月开革新河时,南楼下300米范围内发现泥井9口,井中出土陶制樽、壶、罐、鼎等60余件。在陶器碎片中见灰化稻谷。此外,还发掘出更新世中期纳玛象臼齿化石。
  青晹悟空村的悟空泗洲大圣宝塔和悟空寺以及三国时的凌统墓(凌统为三国时东吴大将。官至领右都督丞烈都尉。墓地前遗有7米高华表石柱2根和部分石生像),特别是2003年11月1日至12月3日,由江阴市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联合考古队对悟空寺塔基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地宫内出土水晶球、带铭文石函及银座龙、鎏金佛指、影青瓷钵、净瓶、舍利子、钱币等一批重要文物的发现,具有重大价值。
  青阳镇还有一批散布在境区内的其他遗址、古建筑。如青阳镇市河上的三座石拱桥是很有名的,最北面是北新桥,又名凝秀桥,刻有石兽像,相传古时秀才赴江阴应试,都经过此桥,所以又称迎秀桥。中新桥更是壮观,刻有龙凤鸟兽。座落在南端市河口的南新桥,又名三元桥,现保存完好,至无锡界还有石幢大桥端正凝重,均为古风犹存的石拱桥。如乡区,有相传家住凤阳,落在邓阳的“邓林毓秀”,又如青阳圣母主保堂,建于民国二年(1913)。为当时江南教区规模恢宏的一座天主教堂,其钟楼建筑高达36.6米。可以供3000教徒同时做弥撒,每年的5月1日开圣母月节,沪宁沿线及江南各处教徒都来此朝圣。
  青阳也是民间节场最多的乡镇,仅青阳街镇在农历三至四月就有四个集场,其他还有悟空、桐岐、塘头桥、庙静等地多处集场。
  青晹乃江南名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千百年来,这里名人辈出,这是青阳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家底,牵系着青阳千百年的缕缕文脉,如何挖掘、抢救、整理和利用好青阳丰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家底,从历史的烟尘中去勾勒出文化的精华来,大力弘扬,古为今用,这是一个大课题,我以为要识宝、掘宝、护宝、用宝。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手段,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做好挖掘、整理、保护、利用和宣传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搞好规划,整合与运用好资源,统筹处理好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努力传承、发展与繁荣文化事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各部门的责任性与主动性,使青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为促进青阳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jy510 Inc. ( 苏B2-20110487号, 苏ICP备12000824号-1

GMT+8, 2024-11-24 08:28 , Processed in 0.23446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510房产论坛

© 2001-20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