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Y510小雪 于 2014-5-29 16:59 编辑
三等奖:8名 最忆是枫泾 作者:黄阔登
这个“五一”假期,终于走进神往已久的上海枫泾古镇。 踏进枫泾古镇,那“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临窗取水,傍桥而视”的情致无一不印证着我心底最柔软静谧的江南水乡梦,眼前一切,有如梦中所见。 水是水乡的魂,有水便有灵气,枫泾也不例外。古镇水网交错,河道纵横。清凌凌的河水滋养着枫泾人家,让古镇永远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小街傍河,人家依水,青瓦白墙,木栅花窗,构成一幅幅清润秀美的水乡画面。那一扇扇敞开的临水小窗,不知曾传递过多少红衣佳人青衣才子的相思?所有的岁月和故事,都在那静静的水阁中被提起又放下,只把往事的痕迹留在了枕水人家的窗棂间和石柱下。 家家户户,门前是街,门后是河,河埠头多建在自家的后门口,也有的人家干脆将河埠头搬进家里。远望时,那座座河埠头错落有致,宛如竖起的琴架,有船过时,摇曳浆橹的欸乃声,就似它们弹奏出的婉约古曲。 水多,桥自然多,没有桥,就不成路。如果说水是古镇的明眸,桥就是眼上一抹淡淡优美的眉。河水将古镇分割成碎片,桥又将碎片连缀起来,所以,古镇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说。座座古桥,用风韵犹存的身姿联结着民居街市古巷,诉说着枫泾不老的传说,待人静心聆听如烟往事。在古桥上缓步而行,让人俨然回到旧时光,引人无尽的遐思和幽情。于是,忘却时间的流动,心中只留超凡脱俗的空灵,尽情享受着那份穿透时空的宁静。 走在小巷的青石板路上,神思悠悠。石板路,以它执着的记忆守护着古镇横贯古今的灵魂,承载着代代无穷尽的时光与岁月。千百年来的阳光、雨水与来来往往的脚步,将块块石板打磨得幽亮平滑,反射着润润沁心的岁月之光。弯曲幽长的石板路,好似历经沧桑的老者,诉说着往日的记忆,蜿蜒着,伸向岁月深处。地板路,久经岁月,多少有些凹凹凸凸,但走在上面却有另外一番节奏,石板会时而翘动,并发出咯噔的声响,似乎在言说唯有它方可连接现代时光和古时岁月。 走在石板街上,抬眼所见房屋,高低错落,自然合谐,尺度宜人,映入眼帘的都是一种古老建筑与古老文化的和谐美,极富韵味。屋顶瓦缝里绿意盎然,是瓦松,是野草,还是叫不出名字的灌木;有些砖墙和台阶的缝隙中,长出了厚厚的绿苔和花草,大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境。长长的石板路上,小店自然存在,但鲜闻叫卖声,商业味淡到极致,像只为了满足简单的生活。在某个低矮昏沉的小屋檐下,有位老人倚靠着吱呀作响的竹椅,闭眼晃脑和着收音机里的评弹曲调,呜哩嘛哈地自得其乐,飞扬的白眉毛和嗫喏翕动的嘴唇,叫人不忍打扰他的清梦……“枕水人家”的安静、恬淡,任凭时光流逝,不变的是那份从容。 走走停停,摸摸那些老建筑上朱颜消褪的雕花窗棂,那悠远古朴之气迎面而来,沁入心底。那些雕花窗棂,有历史,有故事,有美感,有的虽已残破不全,但依旧看得出上面的图案细腻,每个纹路都丝丝入扣。触摸这些先人的高超手笔,无须思考,便能咂摸到一种难述的韵味,一颗心,一下子走到岁月深处去,一袭莫名的情愫不禁从心底缓缓升起,竟幻想起温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窗后有一双修长白皙的手正扶着一个翠竹做的长方形绣架,精心地穿针引线,绣着一方雪白的丝帕…… 有水,有桥,有灵气,江南水乡自古才人甲天下,小小古镇亦是代有才人出。有历代进士53人,举人125人,宋代有屯田员外郎陈舜俞,明代有随郑和下西洋的御医陈以诚,清代有状元蔡以台,近代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围棋圣手”顾水如,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国画大师程十发,漫画家丁聪等等,沉淀下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三画一棋”(即漫画家丁聪、国画大师程十发、围棋国手顾水如、金山农民画)集中于一镇,实属罕见。有些僻静处所,你别看它貌不惊人,它可能就成长过名扬于世的大家鸿儒抑或智者达人。一部部煌煌巨著,一幅幅珍奇墨韵,蕴足了文化底气,就从这里展开它的册页,同样也赋予古镇历史文化的华筵盛宴。所以,在我眼里,较其他古镇,同样的青石板路、灰瓦白墙、窗棂、古桥……枫泾更多了些书卷气。 过了思古弄,沿着一条幽静的石板小路,转过施王庙,继续向前,可见一块写着“丁聪漫画陈列馆”几个大字的牌子,这里,就是自己最尊崇的著名漫画家丁聪的旧居了。进入大门,古银杏和紫薇、芭蕉、桂花、腊梅等花木把庭院装点得十分清新雅致。陈列馆主楼是五开间二层的民国时期建筑,上下都有走廊。 一楼前厅是丁先生青年时的起居室,正厅即陈列着大量的漫画,细细品味这些画,有的让人莞尔一笑,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更多的让人驻足沉思、不愿离去。二楼是“小丁书屋”,除了存有丁老自己的漫画、散文作品集外,还有大量艺术、文学、评论、戏剧、法律、欧洲文学等中外著作,足有千余册,涉猎范围之广令人惊叹。这座不大的庭院,当年可是高朋满座,名流云集,青年才俊丁聪和朋友们纵论古今、针砭时弊、畅抒胸臆,想想,那是何等动人的场面! 岁月流逝,古镇穿越千百年的时光,如今犹似一方传世古玉,更显剔透玲珑、空灵隽永。古镇之景,古镇之情,古镇之韵,我等笔力岂能详述尽抒?无奈,只得将那一抹淡淡惆怅静静收藏于心。 从古镇归来,枫泾记忆,总在脑海流连,每每让我缠绵地沉醉……我的梦里水乡——枫泾!
|